经济法的功能述评

时间:2022-06-10 12:11:05

经济法的功能述评

【摘要】经济法是国家的重要法律之一,在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法功能的涵义、意义和其理论基础,然后对经济法的基本功能也做了具体的介绍,期望对我国经济法功能的研究有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法;功能;理论基础

法律的功能就是指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本身所应具有的性能和作用。经济法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法律基础之一,对社会经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法功能的涵义、意义和其理论基础,然后对经济法的基本功能也做了具体的介绍。

一、经济法功能的内涵

(一)经济法功能定义

经济法功能要体现出社会经济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法是不一样的,而且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法也是不相同的,经济法的功能与其当前历史时期的经济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经济法对不同的经济领域和经济对象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分析时必须明确功能的作用对象,不能笼统的认为经济法对整个社会经济都发挥同样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经济法功能定义为:立法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建立的经济法律规范,通过实施贯彻该规范而促进良好的经济结果的实现。

(二)经济法功能的最终目标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矛盾,单一依靠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机制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国家实施行政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来协调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经济法作为调节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法律,其最终功能目标就是要克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弊端,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保障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经济法功能实现的意义

首先,经济法功能的良好发挥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可以克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此外,还可以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最后,还可以整合经济社会分散的经济力量,加速社会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经济法功能的良好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法功能实现的理论基础

经济法是立法者为了弥补市场经济运行和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而设置的,其功能实现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方面,即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干预经济失灵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经济最初由西方国家形成和发展而来,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给机制相结合,互相影响作用来调节市场的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运行之初确实给西方国家经济带来了飞速发展,然而市场经济在调节市场经济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造成市场失灵,因而容易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至今都是困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难题。

(二)政府干预经济失灵理论

由于市场失灵情况的客观存在,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以政府干预来辅助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理论,政府干预被引进了市场经济,通过各种职能实现来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问题。然而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范围的逐渐扩大和深度逐渐增强,反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政府干预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并不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政府在干预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会代表其阶级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这样就不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次,政府的收入来源为税收,在干预经济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开支,政府缺乏对其行为成本的有效约束。再次,政府在实施经济干预的过程中出现了权力滥用的现象,削弱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政府权力的过度扩张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干预措施确实弥补了一些市场调节过程中的弊病,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和弊病无法补救,例如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造成了政府干预经济失灵现象的产生。

三、经济法的功能介绍

(一)分配经济利益

经济法通过政府强制执行的形式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从而保证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利益的再分配,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直接分配通过直接分配经济利益来平衡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能力的经济主体的最终收入,通过制定预算和采取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给,以减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而间接分配则通过对从事不同经营活动的条件进行限制,如对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资格限制,使部分经济主体才能获得使用社会资源的权利。经济法的分配功能可以为国家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缩小平等主体之间的分配差异,保障市场体制的正常运行。

(二)促进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优胜劣汰为原则的,这样就势必会导致经济利益都向部分群体转移,逐渐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威胁,反而会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功能最强烈的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现代社会的公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目前,市场经济社会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公平机制,例如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尚未完全形成,按劳分配的公平分配原则尚未充分贯彻,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很多人口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等等。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来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经济法“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本立场,使其在保护每个社会主体公平的生存发展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平功能之实现体现在:一方面通过市场管理、宏观调控等法规范建立公正自由之竞争秩序并纠正破坏机会公平之现象,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法之运用尽力调整和避免“结果悬殊”之极端。

(三)整合分化功能

经济法具有整合分化的功能,可以将市场竞争过程中由于优胜劣汰原则带来的各种分化进行有效的整合,避免其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国家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引导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国家帮助市场克服自身发展障碍,维护和治理市场秩序等等。国家实施的垄断法和投资法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均衡发展。

(四)避免信息失灵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失灵是经常发生的,信息不充分很可能会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经济法的实施可以很好的避免信息失灵现象的发生,使市场信息更加充分、对称,更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还可以节省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社会经济发展的摩擦力,从而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良好发展。

(五)利益导向功能

经济法的利益导向就是通过提倡何种经济行为或反对何种经济行为,鼓励什么经济活动或抑制什么经济活动的信息传达出来,借助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以监督执行。将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统一起来,从而最终实现经济法所设定的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系统的要求,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造就理想的经济法秩序。例如税收的特别措施——即税收的优惠措施和税收重课措施可以引导自利的个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或不从事某一经济活动。又如我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法》,对中小企业就有利益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中国经济法思考[J].经济法论坛,2008,(00)

[2]焦海涛.论促进型经济法的功能与结构[J].政治与法律,2009,(8)

[3]刘晓农,叶萍.略论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功能组合[J].社会科学,2010,(1)

[4]李永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中国经济法思考[J].经济法论坛,2008,(00)

作者简介:

端嘉国(1978-),深圳市荷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经济师。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小议“营改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