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时间:2022-06-09 10:49:51

中国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分析综合法对中国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发现,中巡赛虽然初具规模,但与国际六大巡回赛相比,面临着本土球员竞技水平低、赛事规模小、政策和体制缺位、赞助有限及公众关注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相互作用使中巡赛陷入了恶性循环,通过与韩国高尔夫和我国网球职业赛事发展的进一步比校分析发现:公众关注度低是问题深层根源,顶级高尔夫球员的出现将会增加赛事受众,将中巡赛导入良性循环之中,在高尔夫球员增加和高尔夫入奥背景下,我们应从体制改革、教育、文化和国际化等方面促进中巡赛快速发展。

关键词:巡回赛;高尔夫;职业;球员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45-05

Status-quo, Problems and Emerging Mechanism of Chinas Professional Golf Tour Development

HE Mang,CHEN Xiao-ya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Guangdong 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and analytic study,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route and status-quo of Chinas golf professional tournament. It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scale was built, it faced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low competitive level, small game, incomplete policy and system, limited sponsorship and low public popularity compared with the six big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s. The interactive of these issues drives Chinas tournament into a malignant cycle. By comparative study of Korean golf and Chinas golf professional games, it finds that low public popularity is the root cause of all the other issues. The emergence of top golf players shall increase the audiences and lead the tournament into beneficial cyc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number of golf players and introduction of golf into Olympics, China shall promote golf tournament development by institution reform, education,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Key words: tour;golf;professional;players

高尔夫球与足球、网球并称世界三大体育产业,主要原因在于高尔夫职业赛事拥有大量的高端受众,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1]。如美国男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仅每年45个常规赛事的奖金总额就达2.5亿美金,直接或间接拉动的赛事赞助、电视转播、门票及旅游等经济收益更是高达数十亿美元。有鉴于此,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于2005年8月创办了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以下简称“中巡赛”)。但与足球、网球等赛事相比,我国高尔夫赛事研究明显不足,有关中巡赛的研究则更少,这与高尔夫赛事应具有的地位及影响显然不符。本文试图通过中巡赛发展历史的纵向分析及其与国外的横向比较中,归纳我国高尔夫赛事存在的问题,解析制约中巡赛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基础条件,探求破解中巡赛事发展困境的深层机理,建构和完善中巡赛发展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5年中国高巡赛创办以来每年的赛事站次、奖金及参赛球员规模和赛事体系及运作模式等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网站和文献期刊资料,对国内高尔夫职业赛事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及成因等进行归纳,同时通过对中巡赛的举办方和承办方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以验证文献资料的真实性;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中巡赛与世界六大巡回赛进行对比;最后,本文运用演绎、归纳等综合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探求中巡赛所面临系列问题的形成机理。

2 中巡赛发展现状分析

2.1 基于中巡赛发展历程的纵向分析 国际上对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基本信息的统计指标主要有站次、每站比赛天数和洞数、资金总额及平均每站奖金等。自中巡赛创办以来各年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历年比赛状况来看,2009年以前比赛站次和奖金额度等增长较为平缓,2009年曾有所萎缩,但2010年以来发展迅猛,2011年奖金总额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中巡赛已经初具规模。中巡赛规模的跨跃式发展,则是高尔夫球被列入2016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简称“高尔夫入奥”)背景下,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推出了新的中国高尔夫球巡回赛(简称“大中巡”)的赛事体系和运作模式。

从表2可以看出,高尔夫入奥后的“大中巡”赛事改革主要有:一、扩张了赛事体系,构建了包含职业挑战赛、职业锦标赛、职业精英赛、职业公开赛和世界顶级高尔夫球职业赛等五个层次的赛事体系[2],各层次赛事的站次设立灵活;二、丰富了奖金额度层次,与2009年以前中巡赛只设立一个奖金额度相比,“大中巡”依赛事级别设立了从1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不等的多层级奖金体系;三、完善了赛事运作体系,引入了更多专业化公司,2009年以前中巡赛每年都由世界体育集团(WSG)独家运作,改革后不同级别比赛将分别交由多家专业公司来运作。另外,大中巡的最大变化是将汇丰银行锦标赛、Volvo中国公开赛等在国内举办多年、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赛事纳入了赛事体系,提升了中巡赛规模和奖金总额,扩大了中巡赛的品牌影响力。

2.2 中巡赛发展现状的横向比较分析 从表3可知,2011年我国高尔夫职业赛事在站次数量、奖金额度等方面虽与美巡赛和欧巡赛的差距非常明显,却已超过其它四大巡回赛的规模,但中巡赛的国际影响力仍然无法进入世界前六。这主要是因为进行“大中巡”改革后,中巡赛的各项规模指标虽然与六大赛的差距缩小,但中巡赛体系中的本土高尔夫赛事(如职业挑战赛)整体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善。目前奖金总额超过100万美元的重要赛事,基本上都是国际六大巡回赛在国内所设赛事,如最有影响力的汇丰世界锦标赛、观澜湖世界杯、VOLVO中国公开赛、宝马公开赛等,都是美巡赛、欧巡赛和南巡赛的比赛站次。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举办国际大赛的区域经济优势,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另一方面也表明本土职业高尔夫赛事并没有开发好国内市场,尤其是在高端赛事市场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实际上,国际六大巡回赛的创办时间都要比我国早,加上创办地具有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历史悠久,拥在大量高尔夫业余爱好者,高尔夫发展受到政策支持等,这些是中巡赛皆不具备的条件,发展经验较难借鉴。但韩国高尔夫发展曾面临着与我国相类似的问题,如今韩国高尔夫职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我国,职业球员的国际影响和排名要选高于我国;另外,曾经同样被称之为富人运动的我国网球职业赛事在国际网坛影响力也明显高于高尔夫。也就是说,我国高尔夫职业赛事在横向比较中相对落后,中巡赛发展存在着相应问题。

3 中巡赛面临的问题及形成机理

3.1 中巡赛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竞技水平低,比赛站次及影响力不够 多年来,我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员国际排名一直靠后,女子高尔夫职业球员成绩要好于男子,虽有国际顶尖球员,但尚未产生明星效应。高尔夫入奥后,中高协适当降低了职业考试门槛,但我国高尔夫职业球员人数仍不足400人,与韩国高达8 000多人的职业球员总量相比,差距非常悬殊[4]。另外,适合我国本土高尔夫球员参加的职业锦标赛与职业挑战赛的规模偏小、站次偏少。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比赛锻炼,本土球员的竞技水平也很难实质性提高;由排名靠后、知名度偏低的本土球员支撑的锦标赛和挑战赛也难吸引社会公众关注,赛事的社会影响力有限。

3.1.2 政策缺位,缺乏合理赛事体制保障 我国高尔夫运动普及程度偏低,加上球场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使得我国政府对高尔夫项目的发展一直采用限制型政策[3],这既抑制了高尔夫消费需求增长,也使高尔夫赛事的发展缺乏合理的体制保障。如政府相关部门在交通、安保等方面为高尔夫职业赛事提供的配套支持,在力度上很难与其它同级别体育赛事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高尔夫赛事的运营难度;此外,国内仍未建立起完善的赞助商进入与退出机制,赞助商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致使社会资本轻易不敢进入高尔夫赛事市场。

3.1.3 专业人才少,赛事管理与运营水平不高 国内现有的重大赛事几乎都由国际管理集团 (IMG)和世界体育集团(WSG)等国外专业公司承办。除深圳朝向、北京东铭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国内高尔夫赛事运作公司目前较少独立承办大型赛事,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体系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相应教育资源对产业发展也难起支撑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尔夫赛事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3.1.4 成长环境差,职业球员生存压力大 高尔夫职业球员的收入主要来自比赛奖金、商业赞助和广告代言。由于排名后、名气小,目前参加中巡赛的大部分本土球员都没有赞助或广告收入,比赛奖金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但与六大巡回赛每站至少100万美元的奖金额度相比,国内球员能够参与的中巡赛每站总奖金只有10万美金,低奖金额度使得名次偏低的本土球员在支付参赛报名费、交通食宿费、球童费等参赛费用后常常入不敷出,很难做到“以赛养赛”[5]。职业化发展路径不顺,使很多职业球员在生存压力下选择了转行或退役,加上高尔夫职业球员与企业家接触机会多,更易步入商界,一些颇具潜力的高尔夫球员常常过早结束了职业生涯。

3.1.5 赞助商有限,媒体和社会对赛事关注度不够 商业赞助是职业体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国际上,高尔夫球星常常是企业形象代言的首选,收入通常高于同级别的其它体育明星。但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商业赞助主要来自国外,并且以六大巡回赛设在国内的赛事为主,对中巡赛体系下的本土赛事较少赞助;国内仅有TCL、美的、华彬集团和观澜湖等少数企业赞助高尔夫职业赛事,职业球员中也仅有张连伟、梁文冲等少数球员能获得企业形象代言[6]。我国高尔夫赛事商业赞助,不但远远不及国外高尔夫赛事,也明显不如国内的乒乓球、足球、网球等其他体育赛事。此外,由于国内高尔夫赛事受众有限,吸引到的媒体关注相对也较少,虽有主流媒体开设高尔夫球频道或版面,但在报道内容上以国际赛事、国际球星和战术解析为主,较少转播和报道本土职业赛事,也较少关注和引导中国高尔夫受众群体的成长[7]。

3.2 中巡赛系列问题形成的深层机理 深入分析中巡赛发展所面临的系列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果联系。比如说,社会关注和赞助商支持有限,必然导致赛事奖金少、国际球星缺乏参赛激励,本土职业球员也很难达到“以赛代练”、“以赛养赛”的锻炼目的,比赛竞技水平因此难以提升,而竞技水平低和赛事影响小,反过来又会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延缓产业基础的培育进程,导致赞助商进一步降低投入……

这一系列互为因果的难题交织在一起的相互作用,使中巡赛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发展“困境”。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高尔夫参与者有限,社会对“高而富”的质疑令高尔夫体育运动形象受损,直接导致了高尔夫职业赛事受众有限;受众越少,媒体和社会对赛事关注就越低,商业赞助就越少,中巡赛规模也难以扩大,使得比赛站次和影响力不够,赛事人才和专业化程度就难以提升,职业球员群体难以发展壮大,高尔夫球星难以成长,缺乏明星示范和媒体宣传,高尔夫运动推广较慢,没有群众基础使得高尔夫赛事缺乏受众,我国高尔夫运动多年来也一直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由于上述系列问题之中,我国高尔夫政策和形象等外部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中巡赛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增加高尔夫赛事受众,提升社会和媒体对高尔夫赛事的关注度。体育明星则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打破中巡赛发展中系列问题形成的恶性循环就需要高尔夫明星效应,韩国高尔夫和我国网球的发展历程已经提供了很好案例。上世纪90年代时,韩国政府仍然严禁高尔夫球场建设,打高尔夫被视为富人的奢华、浪费行为,但在上世纪末韩国政府为应对东南亚经济危机允许高尔夫球场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朴世莉、崔京周、魏圣美等一批高尔夫明星的涌现,彻底改变了韩国大众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高尔夫职业赛事成为受众最多的体育节目之一,激励着一批又一批青少年成为职业球员,培养出众多国际高尔夫明星[8]。在我国,李娜、郑洁、晏紫等我国网球名将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和职业赛事推进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不难看出,中巡赛由恶性循环转向良性循环的边界就是世界级高尔夫明星的诞生,一旦我国高球界出现类似韩国朴世莉这样国际明星,就不难提升公众对高尔夫运动关注,改变高尔夫运动的社会形象,增加高尔夫球员和高尔夫赛事观众,导致商业赞助的回报和动机增强,赛事站次和资金增多、职业球员成长环境更好,也将反过来推动高尔夫赛事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提升高尔夫赛事管理水平。

4 构建中巡赛发展的推进机制

中巡赛发展困境的深层动因在于我国高尔夫爱好者人数有限和高尔夫社会形象欠佳导致的高尔夫赛事受众有限,培育和打造我国的世界级高尔夫明星将能让中巡赛突围。近年来,冯珊珊等女子职业球员不断冲击大满贯赛事并最终获冠,表明中巡赛的临近突破恶性循环的边界。但由于中巡赛发展面临着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后累积而成的系列问题,要破解中巡赛发展困境,我们不能做等高尔夫球星出现,

4.1 加快高尔夫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化运营水平 在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指导下,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应加快协会的法人化、实体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发挥对赞助商、专业赛事公司、职业球员和地方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协调作用,尤其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赞助体系,为赞助商提供便捷、有效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更好地保障赞助商权益并推动其加大投入。此外,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还应重点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在交通、治安、环保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更好地为提升中巡赛的产业化运营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4.2 增加职业球员数量规模,多途径提升竞技水平应将增加高尔夫职业球员人数和提升竞技水平作为主管部门工作重点,在推进“高尔夫进校园”活动的同时,重点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职业球员,打造和依托赛事平台提升职业球员竞技水平。在积极推动将中巡赛积分纳入国际高尔夫巡回赛积分体系为本土球员提高世界排名创造机会的同时;还应尽力促进更多中国球员出国参赛,邀请更多国外球星参加中巡赛,吸引更多国际赛事登陆中国、加入“大中巡”体系;另外,还应做强做大业余高尔夫赛事,为业余球员在转职业之能有更多锻炼机会和更好成长环境。随着高球奥运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我国职业球员的世界排名和竞技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4.3 加强高尔夫赛事与文化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同 受众群体规模是决定高尔夫赛事发展前景的关键。在社会公众对高尔夫运动认知不足、认同度偏低甚至存在种种偏见的情形下[7],中巡赛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为此,应尽力整合媒体资源,增加对高尔夫赛事的转播场次和报道力度,加大对高尔夫赛事与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高尔夫运动的文化内涵,全面激发公众对高尔夫球运动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4.4 大力发展高尔夫职业教育,夯实高尔夫产业发展基础 人才资源是高尔夫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无形资源[9],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巡赛来说尤其如此。在高水平国际赛事的强力挑战下,中巡赛迫切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赛事运营、熟悉裁判业务、具备赛事策划组织能力,又接受过系统外语和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高尔夫职业教育,创新高尔夫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尔夫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并建立起高尔夫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认证体系和激励机制。

5 结 语

从纵向比较来看,中巡赛取得了很大进步并初具规模,但与国际六大巡赛回和同样发展背景下的韩国高尔夫和我国网球职业赛事的横向比较来看,面临着赛事受众有限、职业球员少、竞技水平低、赛事规模小、赛事体制不健全和商业赞助不足等问题,这些互为因果的系列问题相互作用使得中巡赛陷入恶性循环发展之中。其中,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人数有限和高尔夫社会形象欠佳导致的赛事受众有限是中巡赛发展困境的深层动因。韩国高尔夫和我国网球等职业赛事发展经验表明,培育和打造高尔夫球星能够打破恶性循环,将中巡赛导入良性循环发展之中。在高尔夫入奥和我国高尔夫爱好者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以冯珊珊等为代表我国女子高尔夫球员排名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加表明中巡赛已临近突破恶性循环的边界,由高尔夫明星引导中巡赛走出发展困境是可行的。我们应以高尔夫入奥为背景,从赛事体制改革、职业球员培育、高尔夫文化推广等方面多管齐下,尽快构建破解中巡赛发展困境、促进职业球员成长的赛事推进机制。

参考文献:

[1]

何莽,饶勇,陈奕滨.国际化旅游项目在民族地区文化融合的实证研究[J]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3(2):123-128.

[2] 高尔夫奥运战略显端倪,打造大中巡纳入国际积分[EB/OL] . http://.cn/golf/2010-01-27/09114811445.shtml.

[3] 何莽,陈奕滨,饶勇.我国高尔夫球场发展和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22-125.

[4] Kim, S. S., K, J. H., & Ritchie, B. Segmenting overseas golf tourists by the concept of specialization[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2008,25(2), 199-217.

[5] 付成.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重大高尔夫赛事运营绩效评价[D] .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9.

[6] 刘惠英,胡庆龙. 我国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4):46-49.

[7] 李勇勤. 中国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动态解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选择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113-116.

[8] Kim, S. S., Chun, H. & Pertick, J. Positioning analysis of oversieas golf tour destination by Korean golf tourists[J].Tourism Management, (2005),26(6), 905-917.

[9] 陈才发. 发展我国高尔夫休闲产业的思考[J]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7,07(01):78-81.

[10] 何莽,许陈生.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美高尔夫运动的影响[J] . 体育学刊, 2010,17(1):33-36.

上一篇:浅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