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题型,学生负担轻

时间:2022-06-09 08:58:18

数学分题型,学生负担轻

摘 要: 数学“分题型”、“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分题型训练 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的数学作业多,不练又不行,如何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题型训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数学作业做不完,越做心越烦”这一教学实践中的重大难题,切实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通过“分题型”、“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一些科学的实验过程,学生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科学的解题技巧,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对具体的方法、措施和规律又没有明确。教育理论界也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其侧重也各不相同:如哲学取向的、行为主义的、认知的、情感的等教学理论。我们的课程改革悄悄地把继承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把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把眼前利益向终身利益转变,教会学生来创新而不是教会学生当保管,强调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还要创新文明成果;强调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强调通过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授课教学中作了“预习、纠偏、练习”的尝试,以预习为主,充分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也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探索、合作。分题型练习减轻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学生乐学、愿学;找方法理清思维主式,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分析、会分析;找规律培养了学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学会和掌握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真理,认识客观世界的“点金术”,学生便能触类旁通、终身受益。

一、分题型

分题型要求学生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是教师教学策略的更新。作业做不完,方程解不完。在一元二次方程新课基础练习后再进行重复的练习,学生明显感觉到厌烦和乏味,这正是教师改变策略引导学生参与的好时机。是做下去,还是回头看看做了些什么题?哪些做过?哪些相似或雷同?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学生带来理智的挑战,通过让他们兴趣盎然地经验归类、整理,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老师俨然一个旁观者,一个裁判。师生共同参与“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学生归类,负担减轻。定义类:注重最高次数是二次项系数不为了零就行了;计算类、证明类、讨论类、应用类……不知不觉,不断丰富和订正,不断完善和补充。这章十个题型悄然形成,解题方法也悄然形成,今后见到方程题,它属什么类型,该用什么方法,即使是未见过的题,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也是相通的,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为已学过的,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未学过的问题,练得不多又能思路清晰、简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创造性的效果使学生产生乐趣,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每章十题型,相同又不同,以例题为中心,找到相同点分出类型,明确各题型的解法、思路、经验一旦形成,又指导类似的解答,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师生共享成功带来的快乐。实践中我们发现,每章一般有定义类、计算类、讨论多解类、证明类,应用类这些共同类,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函数有:定义类、点式点类、讨论类、证明类、应用类及信息类、面积类、简图类、关系类、移动类等;圆有:定义类、计算类、证明类、讨论类、应用类及范围类、最值类、半径类、角边类、角相似角类;方程有:定义类、求解类、证明类、讨论类、应用类及整数类,题目无数,做不完;题型有限,可借鉴。

二、找方法

找方法也是学生探索、教师启发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用总结、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和有运用的机会。对于学生要从“教会书本知识”到“能用书本知识”,最终“箸书传授知识”这个总的思路出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找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转化的观点,对探索分析问题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对立统一观认为:正负、增减、上下、左右……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看到正,想到负;有了增,想到减;考虑了上,就要考虑下;注意了左,就要注意右;有了同侧,就要考虑异侧……例如:河流上游到一码头距离一千米,考虑了上游距码头一千米,就要同时考虑下游距码头一千米;圆内两条平行线,有同侧就要考虑异侧;是等腰三角形,就要考虑哪条边是腰,有三种情况要分别考虑;函数图像与坐标轴有交点,考虑了与X轴的相交情况,同时也要考虑与Y轴的相交情况……数学中的多解(函数及圆中最常见)和讨论用此方法去分析和探索。不重不漏,严谨统一,对学生现在各科学习和将来分析问题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更多的规律不断地形成,如:难题一定有简易方法,繁题由简题组成;转化的方法应用较多,像证角相等,证边相等地,换元法,等等。对立统一观点,运动的观点和转化观点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几乎所有的题,特别是综合题都能用上述三个思路得到很好的解决。它能较好地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

三、探规律

探规律师生合作,树立建模教学观,教师教的多,并不意味学生学得多。有的教师教的少,学生反而学得多。同学合作,分题型、找方法,经验不断地总结或积累。随着“顺应”和“同化”的过程,经验螺旋上升织成共识,探索出带有普遍的规律性的结论。数学建模就可顺理成章地完成。以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为背景的应用题,可以构建成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二次函数模型和几何模型等。方程模型以量的相等为突破口;不等式模型以量的不等为突破口;圆的模型几乎都是由角相等(或边相似)――推出三角形相似――由相似得出成比例求出边(或角);函数模型都是通过由特殊点――求出解析式――再求其它点,函数模型“点――式――点”规律相当明显;利润模型以销量和定价为突破口;无论分题型,找方法,还是探规律,要始终贯彻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合作,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辩证唯物观的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感性到抽象,用抽象检验实践”,这样培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走向社会,为将来学生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都是有益的。学生虽离校,方法伴一生。

上一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科学素质 下一篇:考生怎样调整高考前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