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说教学过程的控制

时间:2022-06-09 07:41:32

语文小说教学过程的控制

【摘要】语文小说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接受信息与使用信息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为了达成我们的“三维目标”就必须对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及我们的传递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笔者尝试了控制论的“三定”理论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三定”理论能对我们的小说教学能有所启迪,进而有效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说教学;三定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31-01

“三定”原理即定向控制原理、定序控制原理、定度控制原理。定向一般指转向指定的方向,包括事物的方向性、动物主动调整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空间位置的行为等方面。而定向控制,就是要控制这个转向,使事物朝着目标方向运动。方向不等于目的,但方向正确与否却是决定目标能否实现的条件之一。所谓定序,就是要确定顺序与规律。在教学中,定序就是要把握和挑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使之合乎规律,而定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规律以及教学规律的把握上。无论是何种教学,其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才会有效,超前或之后都是教学之大忌。定度即要掌握好度,要适度。语文教学中的定度控制便是要掌握好教学的难易、深浅、节奏快慢等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定向控制问题。对教师来说,其定向控制主要表现在备课中,“要依据大纲、教材、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的定向”。而学生的定向控制即学生要使自己明确学习目标、对象、方法以及学习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明确如何实现目标,如何突破重、难点,而且必不可少的是要明确其所努力的方向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学生的定向控制一部分在于自身的控制,一部分在于教师的引导,在这里也可以说是教师的控制。定向控制能否获得成功,基础在于定点,也就是设立好基点。就一篇课文而言,实现科学的定向,首先要将其置于一学期、一学年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系列中,以大纲为纲,通过纵横比较,研究个性,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教学目标的优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定序控制是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信息组合应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从整体上看要有明显的指向,从局部看又要环环相扣,题题相连,逐层递进深化,各组成因素孤立看似是零碎的,组合起来却给人浑然一体之感。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定度控制在教学中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难与易、深与浅、密与疏、快与慢、扶与放等的辩证关系,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教学流程的密度、教学进程的速度、教学节奏的张弛度和教学语言的清晰度,才能使使教学有适当的度。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跨度,使学生能“跳起来摘果子”。

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做到将上述三种情况的控制运用于其中呢?下面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首先将这篇小说置于该学期、学年甚至整个高中阶段小说教材系列之中,以大纲为指引,通过纵横比较,明确该篇小说是应语文教材新精神融入的呼唤而入选,是整个语文教材中注入的新鲜血液。它虽同属于小说,却与其它小说不同,其情节设置较为荒诞,但合乎常理。教师在该阶段可将其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解读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中荒诞不经的描写及表达效果、体会小说独特的语言。这是定向控制。其次,把握该篇小说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从而做到定度控制与定序控制。该篇小说由于写作风格不合常情,因此理解其写作方式及其主题应该作为教学难点,且应成为教学重点,定序控制要求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主次分明、逻辑严密;鉴于该篇小说自身特点,教学方法可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阅读作者其它作品。这样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定向控制。

课堂教学阶段。此阶段应始终围绕预习阶段所定之“向”、所定之“度”、所定之“序”进行有效控制。教学开始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与作者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余华的写作特点,教师可进行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该篇小说荒诞不经的表达方式。接下来,为挖掘文章主题,可设置如下问题:1.“我”为什么要出门远行?2.主人公在寻找旅店时情绪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3.“旅店”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4.本文哪些情节比较荒诞,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在于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文章。这个阶段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不宜太快,不宜直接奔入主题,而是让学生先思考,教师再来“轻轻叩击”。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是一种定序控制,问题之间呈递进关系,逻辑严密,可为学生思维提供一个目标明确、相对完整梯度感分明的情境,学生则通过思维,层层深入地把握了文章的本质内容和构思特点。最后,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让学生探讨十八岁的自己有没有独自旅行过,自己若是作者会怎么看待这些遭遇?这样表面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实则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深刻感悟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后反馈阶段。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复述,以掌握其对小说情节了解的程度,有必要时教师可以梳理出如下情节:

[板书]

学生对文章本来有一定的理解,加上此图解,一目了然。这既是一种定序控制也是一种定度控制,因其情节的复杂性而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梳理,从另一层意义上说,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调节,另外以课后思考题为例,教师也应该做到定度控制,既要有难题的呈现,也要有容易题目呈现,如对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其它的作品,这是容易做到的,去模仿这种写作方式写出自己类似的经历就相当难了,但是有兴趣的未尝不可尝试。

总之,不管是定向控制,定序控制,还是定度控制都要根据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以及其思维展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4

[2]周宏,高长梅.课堂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1998:613-614

[3]贾文琪,苏治国.启发式教学中“定向”的作用与方法[J]. 职业技术教育,1996,5:26

[4]朱云腾. 语文教学系统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223-225

上一篇: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下一篇:当下的责任,长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