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部分社区开展健康管理情况分析

时间:2022-06-09 09:48:36

苏州市部分社区开展健康管理情况分析

(江苏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04)

健康量化管理服务模式的过程是通过健康信息收集,早期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健康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干预,通过规范化的服务和个体化的督导,使健康计划变成服务对象的实际行动。核心是“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 [1],应用能量监测仪和饮食运动管理软件技术,对参与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合理用药,体现健康促进的诊疗管理服务模式。它贯彻了战略前移、健康促进、引导自我管理的方针,让管理对象知道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知道怎么活动、活动多少时间,实现知行果的循环,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减少疾病,同时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就医成本的目的。能量平衡量化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在苏州已经逐步开展,部分社区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 现状分析

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健康,而这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巨大。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必须要采取措施立即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基于大量的防治实践,专家们锁定慢性病防治的关键点是“3个环节”和“3个人群”。“3个环节”即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3个人群”即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2]。这也是目前开展健康量化管理的背景、途径和目的。

1.1 年龄与性别分布

2008年1―6月,在社区慢性病量化管理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致相等。随着年龄的增加,患有慢性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1~60岁人群所占比例为42.76%,60岁以上的人群所占比例为57.24%(表1)。

表1 苏州部分社区参加量化管理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

1.2 病种分布

病种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表2)。

表2 苏州部分社区参加量化管理人群的病种分布

2 存在问题

2.1 缺少与健康管理模式相配套的卫生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

健康管理模式已经推出了好几年,但一直没能真正运用,主要原因一是这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没有被列为治疗项目不能收费,还要社区自身投资买仪器,用仪器,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病人对参与管理之后所产生的检查费用支出亦不情愿,病人的积极性也不高。

2.2 社区居民预防意识不强

居民中存在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膳食不合理、缺少体育运动等,同时对慢性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防范措施,习惯患病后到大医院找医生,不信任社区医生,愿意花钱“买药”,不情愿花钱“买健康”。社区医生被动找病人,求病人,等病人上门。大部分居民认为社区医疗还是诊断和治疗,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的特色。

2.3 财政经费和人才不足

目前实行的差额拨款制度经常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转显得捉襟见肘,用于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经费就更加力不从心。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上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特别是全科医生存在不小的差距,而健康管理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培训,但是这类人才还是相对匮乏,也缺少把人才引进社区、留在社区、为老百姓服务的机制。

3 对策

3.1 制定有利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法规

由于健康管理是一项预防性、全局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应当引起政府重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行政力量干预和支持才能推进和规范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目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始终定位于医疗,致使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等功能严重弱化,实施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各级管理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明确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定位于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综合,以维护居民的健康为服务宗旨,落实社区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六位一体”的基本职能,使得社区预防保健功能深入人心。

3.2 创新医保费用管理模式

尽快研究医保制度的转型,从目前所实行的事后支付医疗费用的单病医疗保险发展到防治结合健康保险[3]。尚未患病和亚健康的人把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鼓励患者对病因进行治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个人账户内专有资金用于健康管理,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相应的减少医疗费用。这样就解决了健康保险制度促进健康管理的普及,健康管理帮助化解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问题,使医疗卫生重点从医院下移到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从2005年5月开始,在城八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知己健康管理服务的试点工作,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1 252名患者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政府明确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纳入公共卫生范畴,由政府“埋单”,这样就推动了这种新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更快地发展,保护了居民的健康,也使有限的社保基金发挥更好的效益成为可能。

3.3 社区加强宣传教育功能

以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印制宣传资料、个人经验座谈会等)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动员、宣传、组织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水平。帮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理念,引导居民在医疗消费上从被动付费治病转向主动增加健康投资,使个人和家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筛查工作,提高慢性病发现率,对筛查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利用管理软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评估管理效果。不让一个病人“漏网”,并且锁定高危人群,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社区在不断完善自身卫生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人才建设。

由于慢性病防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而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种种困难,遇到了层层阻力。而在目前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人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的有利形势下,我们除了要积极采取合适的对策外,还应制定合理的战略措施,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逐步完善。可按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服务需要,实行健康分类管理。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对社区大部分居民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为主,逐步让其接受健康管理的理念和特点,主动参与进来。对健康意识较高的群众如高校教师、退休干部、公务员等,可率先实行健康量化管理,达到以点带面,重点人群带动非重点人群,少数人群带动大多数人群的效果,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由于健康管理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关于健康管理的系统理论和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总之,作为慢性病防治工作者,如何结合国家卫生政策,根据本地区人口学和疾病谱特点,使社区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模式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4 参考文献

[1]王烨源,陈建勋,王汉亮,等.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23-127.

[2]张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1-4.

[3]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l):7-10.

(收稿日期:2008-07-28)

上一篇: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现... 下一篇:遗体防腐保存液(一号方案)对遗体组织变化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