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初级中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09 07:17:35

苏州市初级中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1

摘要随着学生体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以及《新课标》的出台,中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逐渐引起篮球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对中学生参加篮球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苏州初级中学篮球因素

篮球运动以激烈对抗下斗智斗勇的趣味性,各种复杂情况出现的多变性,互相支持、巧妙配合的团队性、高超技艺表演的欣赏性等独特的运动魅力和它能提高生命的活力,满足情感和个性完善的需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等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使篮球成为最受初中生欢迎的运动项目。研究中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篮球课教学中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和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都有积极作用。

一、苏州市初级中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

(一)中学生的主体因素

1.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初中生学业“超前”,作业“超负荷”现象始终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学生的身心。尽管国家实行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课业负担,不准加课,但事实上因为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未改变,教师无奈只能加快上课节奏,而学生更是埋头于题海之中,学习负担仍然很重。迫于升学竞争压力,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投入于学习中,运动少,参加篮球活动就更少了。

2.学生的闲暇娱乐活动情况分析

现在中学生闲暇休闲娱乐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参加各种文化艺术培训班学习,看电视,与同学聚会,上网等,特别是随着电脑在城镇和家庭的普及,电脑游戏等吸引了大量初中生的眼球,苏州市中学生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减少了分配在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应的参加篮球活动也不可避免受到阻碍。

3.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分析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良好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先决条件,苏州市篮球教学中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中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体育课上篮球活动有限,再加上初中生本身篮球技术比较薄弱,难以体会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心理上有自卑感,而不愿意参加篮球活动,从而有碍于发展学生参加篮球活动。

(二)外界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达到教学目标,进而影响学生在篮球课活动中的积极性,对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兴趣有着较大影响。学习期间,主修篮球专项或主修其他专项但具备较好篮球技能水平的体育教师,更是开展中小学生篮球活动的隐形制约因素,某些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发展。

2.学校因素

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初中篮球教学时数约34―40学时,平均每学期6―7学时,且篮球与田径、排球、足球等教材采用循环式排列,以学年单位进行循环,使得篮球教学缺乏连贯性。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课内容安排随意性很大,一些学校不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标准场地较少,存在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结合使用,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气氛不浓厚,校内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篮球竞赛活动。

3.社会因素

应试教育影响下,为避免影响学业,许多家长不赞成孩子参加篮球活动,此外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怕他们参加篮球活动受伤,所以不允许孩子参加篮球运动。球星的影响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追求的需要,并对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还不够强大,篮球明星不多,对于激励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明星效应比较小。这些问题无一不制约了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参加篮球活动。

二、培养和提高苏州市初级中学学生学习篮球兴趣的对策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任务、要求,抓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举例讲述篮球比赛中精彩片段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体验到篮球的乐趣,融入到浓厚的篮球氛围中。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重视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培养新型未来体育教师

只有促进篮球教师专业的发展,才能保障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注重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篮球专业技能与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其篮球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篮球教学资源。

(三)优化篮球教学内容、方法,浓郁校园篮球文化活动氛围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个体差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需要而进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应该定期举行班级的篮球赛,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篮球校园氛围。

(四)重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发挥篮球球星效应

社区体育应注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政府应重视并投资兴建必需的场地器材。同时,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相接轨,成为学校体育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篮球兴趣,并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我国职业球队和篮球协会,应该重视开发明星球员,应重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球星,给青少年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青春偶像。

三、结论与建议

学生学习压力大,参加篮球活动时间少;学校场地、教师资源有限,教学内容单一,氛围不浓等种种因素影响着篮球活动的开展,因此,应该激发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地、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篮球赛,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篮球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磊.对中学篮球教学现状的研究[J].学科教学.2010(4).

[2]海滨.篮球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5).

[3]秦丹妮.影响少年儿童篮球兴趣的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2008(3).

[4]李秀玲.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6).

[5]江波.影响中美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兴趣主要因素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09.8.

上一篇: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探索 下一篇:湖北省属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