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时间:2022-06-09 07:16:06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科学有机结合,促进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抓住历史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后工业化,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化;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一、信息化的内涵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行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来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发展、成长的动态过程,是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知识生产、分配、利用和再生的过程。

2.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经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产业日益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化促使知识、信息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信息技术,特别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系列经营活动由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构成,其中物流是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能量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信息流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而信息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枢纽、核心作用,企业管理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帮助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

(2)信息化促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手段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促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信息化不断创立新的产业,同时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信息化使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由计算机操纵的机械和生产流水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信息化引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顺畅,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做到公开透明,行之有效。

(3)信息化提高了人力资源创造国民经济的效率与效益

知识的大量产生和不断地创新,信息的高速传递,导致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信息化使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日益降低,而脑力劳动者的比重不断上升,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信息化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二、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开发的快速发展,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企业运用信息应用的运动规律和技术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支持本企业高效率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彻底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由个别领导凭个人意志或经验作决策的现象,做到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的手段,应用计算机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其涉及的面广,信息量大量,只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才能及时、准确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企业利用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高效能地收集、处理、分析人力资源信息,及时、准确、全方位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和各项考核指标健全。具体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和计划,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岗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条例办法,企业员工的各项培训,人才选拔、使用、交流,考核、奖惩、任免,工资、福利与保险,提高全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抓住历史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后工业化

我国企业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全球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认真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内在规律,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引导新兴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经济、技术基础。

2.收集好技术、市场信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及时、有效、充分的信息服务

企业要科学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对信息的研究与开发,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如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推动作用。

3.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适应信息化的广泛渗透性和普遍的带动性,我国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校适当增加信息工程、信息科技、信息经济和信息管理的招生,加大对信息产业部门人员的进修和培训,企业创造优势条件吸引高素质的信息产业技术人才。

4.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

开发建设一个高效便捷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使其能涵盖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信息统计查询、系统维护等,通过分层设计,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化,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根据准确、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吴俊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KM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智能化远程继续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