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时间:2022-06-09 05:36:51

高校德育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摘 要: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使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代高校必须将媒介素养教育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媒介素养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价值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高校德育的内涵,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效果,应从合理构建课程模式,创新课程内容,拓展课程实践平台等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媒介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68-02

在高校这个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资源密集的环境中,大学生是与网络等新媒体接触最紧密、最广泛的群体。在当前自媒体快速发展和普及的环境下,对于媒介的接触、使用、理解和判断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德育的完善和补充;不仅丰富了高校德育课程内涵,而且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德育范式的发展;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结合德育工作目标,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来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德育价值。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况及现状

媒介素养教育是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媒介演变和发展兴起的一门新的教学科目,围绕人和媒体两大主体展开研究,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大众媒介的特征、功能及对人的影响,正确、合理使用媒介,并建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抵御不良信息,学会利用媒介服务个人的健康成长成才。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都有相应的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大致内容包括对媒介的认知、参与和批判三个方面。在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学者卜卫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作了细化: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讯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终生教育;应该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种知识教育、价值教育。英国媒介教育学者David Buckham也曾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媒体更为有效地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准备”[2]。

虽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高知人群,对媒介的接触、使用、创造以及理解都有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学生对媒介的掌握和控制程度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程度并不平衡;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他们所形成的网络媒介素养都是浅层次的、感性的,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介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在网络媒介的选择上,以微信、微博、网游等互动性高、参与性强的媒介工具为主,信息数据搜索、网络课程等资源和功能被忽略,因而,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在形成过程之中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大学生缺乏积极的媒介态度、健康的媒介行为、批判的媒介思维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对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德育价值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及其对大学生道德认知、行为表现等层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进方向,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高校德育的内涵;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媒介环境中呈现的社会现状的态度及意见反映出的是一种对当前社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比方“小月月”事件、郭美美事件等网络事件,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决定他们对事件能否理性地思考和网络表达,进而影响到事件的处理,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重构。高校的德育要在传统的以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育体系和内容,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以提高对媒介理解力和媒介使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科目,媒介素养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性批判思维,旨在引导和教育学生通过对媒介以及媒介信息的了解和理解,学会质疑信息,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并在复杂多变新媒体环境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提升大学生媒介参与的主体地位和道德水平。

第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突出内容的权威性和标准化,在方式上以单一讲授传输为主,进而形成了以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范式[3]。大学生对机械、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不会真正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教育效果差强人意;新媒体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方法和途径,基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趣味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网络实践活动的引导,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系统课程,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媒体环境中建立起反省和抵御机制;同时,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媒体以及创作媒体文本的能力,为高校拓展新媒体德育平台与载体提供受众基础,进一步构建参与式教育的德育模式,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1.构建合理课程模式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课程模式,在大学教育中只是针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在当前新媒体形式下,要广泛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必须要构建合理的理论课程模式。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的必修课程、某一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和选修课[4]。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等,在课程模式设置上要灵活多样,实施分步发展策略;在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独立开设新媒体、网络媒体的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公选课或基础课的形式纳入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对于那些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修课程、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人文社科等课程中。整体思路就是将专业教育课逐步转变为大学基础素质教育课,并依托于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师资力量,成立教学研究机构,设计相关的课程,编撰教学教材,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媒介素养课最终成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2.创新课程内容

要充分发挥媒介素养课程的德育价值,必须要进一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从专业课教学转变到通识课教学。课程内容要结合大学信息技术、新媒体文字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文化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介绍媒介发展的基本知识及媒介的特征功能,了解媒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剖析媒介信息传播的规律,帮助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正确的编码和解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度;解读媒介与个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学会思辨地来分析看待媒介,区分现实世界和媒介世界的差别;通过一些案例,来分析媒介文化、受众心理等,使大学生真正建立起正确评价和接受媒介信息的模式,自觉抵制和过滤负面信息。

3.拓展课程实践平台

在进行媒介素养理论教育的同时,整合校园各类媒体资源开展实践课程,通过学工团委、宣传等部门的组织,发动学生组织和社团,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提升对媒介性质、特点及表现形式的认识以及理解和使用媒介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管的校报、校广播、校园网等媒体的后台运作中,了解媒介运作的过程和规律,熟悉媒介信息作品的制作流程,掌握媒介设备的操作以及媒体文字处理和表达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与媒体的互动和反馈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协调能力,帮助学生规范性地使用媒介服务自身的发展。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发起微号召、微分享、“随手拍寻找身边的榜样”等传递正能量的线上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操作方法,同时获得正确辨识媒介信息价值与意义以及使用媒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1997(2).

[2]张毅,张志安.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和经验[J].新闻记者,2007(10).

[3]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4]袁宏刚.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popular information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 media contact, the use of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way of life.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must take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s not the knowledg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value education. Is conducive not only to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model,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expand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 the mor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revolution

上一篇:高校跆拳道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