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时间:2022-06-09 12:08:56

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进程加速的阶段,农村老年人在全国老年人中占比较大,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通过相关理论区分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类型,即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抚慰等;并在理论视角下探索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即个案工作的社工介入、小组工作的社工介入、社区工作的社工介入等,有助于农村老年人过上高质量、高标准的养老生活。

[关键字]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养老需求;社工介入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2-0086-04

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迈入严重的老龄化阶段,且农村老龄化速度和程度均远远大于城市。虽然国家已经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贫困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完善,但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仍然普遍面临着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保健、精神情感慰藉等需求无法满足的现实问题[1]。要想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妥善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问题。然而要解决好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养老政策的支持、有关法律的保障、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而且需要我们了解农村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进而分析他们的需求类型,了解他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寻求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社会工作介入的对策,探索尽快建立起以需求为本的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会工作介入模式[2]。

一、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类型的评估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长期以来,生理需求都是人类生命中最基本的需求,即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水、食物、睡眠和生理平衡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不断退化,生活上的困难变得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无法生活自理。例如做饭洗衣、清理房间、外出行走等等,这些在常人看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在很多老年人那里却成了重大困难。另外,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差,长期失眠必然导致他们生理的失衡。因而要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唯有先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达到农村生活需要的基本标准,然后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他们较高水平的需要[3]。

(二)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医疗保健需求是指对自身的安全、自身稳定的生活和自身免受病痛折磨等方面的需求[4]。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如果医疗保健需求没有达到他们所要求的标准,那么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当下,我们许多人都面临着看病贵、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同样,农村老年人也时常被这一问题困扰。随着他们年龄一天一天增加,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必然导致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要求对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遇到的医疗保健需求重点关注,以便于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工实务时能更好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尽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抚慰需求

情感需求是比生理需求、医疗保健需求更高层次的一种需求,是指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际关系的需求。当人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导致不能够集中精力,做事效率低下。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情感需求则主要是指对其精神的抚慰、情感的慰藉。在农村,老年人因为伴侣去世、子女外出务工、周围人际关系疏远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性格日益孤僻,与社会的接触逐渐减少,从而形成失落感、孤独感。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老年人的亲戚与朋友要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给予老人以精神抚慰、情感慰藉,以此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二、以需求为本的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社会工作专业拥有多元化的工作实务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相关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形成了一套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是以尊重生命、维护平等、保护自由、尊重隐私、尊重案主自决等作为专业价值,强调以人为本,以案主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5]。

(一)个案工作的社工介入

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中是比较早的工作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方法来解决个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等问题[6]。结合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需求问题,建议在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动多和农村老年人聊天,多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诉说,以便能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需求类型,为个案社会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7]。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运用心理社会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需求问题。例如对于日常生活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志愿者定期进行入户帮扶;对于医疗保健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当地民政部门,让其协助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对于情感抚慰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定期与其沟通交流或让其子女多予以关心,以此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让他们得到情感的慰藉[8]。

(二)小组工作的社工介入

小组社会工作是建立在群体基础上的一种工作方法,它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充分沟通交流及相互分享来激发组员潜能,改变他们的态度与行为,促进组员社会功能提升的过程和手段[9]。例如很多缺乏情感慰藉的老年人都有着共同的需求,针对他们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支持小组、交流沟通小组、互惠模式小组以及兴趣小组等,让农村老年人在社会工作者专业的方法指导下,在小组内沟通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生活。通过小组工作减轻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受到晚年生活的乐趣,体味到他人的关心与尊重,使他们的情感慰藉需求得到满足。

(三)社区工作的社工介入

社区工作通常是以社区与社区成员为对象开展的工作,工作者以专业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与互助[10]。根据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界定,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行为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等来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需求问题,在进行服务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联络者,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除了建议政府加强农村养老院的建设外,还可以自行联络社会组织来修建养老院,努力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场所,让农村老年人也能像城里老年人一样生活在养老院里并能享受到专业人员的照顾;二是针对农村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治疗者或资源中介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当社会工作组织自身没有能力治疗时,社会工作者则可以帮助农村老年人联系医疗机构,让医疗机构为其治疗;三是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精神抚慰的需求,对于有子女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其子女沟通,建议他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让老年人感受到子女的关心;对于子女因工作而居住较远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定期到老年人家中开展活动,给予他们心理治疗和辅导,从而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慰藉。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视角研究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社工介入模式,对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需求进行了界定和评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时应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秉承“助人自助”的宗旨,让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能尽快享受到较好的生活环境,过上高质量、高标准的养老生活。以需求为本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为我国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养老问题时提供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寨平.社会网络与生存状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殷 俊,陈天红.从老年人需求结构视角探析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J].求索,2010,(12).

[3]郭 平,陈 刚.2006 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4]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6]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姚学丽.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城市养老方式研究 ――以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人孤独问题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2005.

[8]许莉娅,童 敏.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9]刘 梦,张和清.小组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10]徐永祥,孙莹.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上一篇:路桥施工中防水层质量控制浅析 下一篇:第二届辽宁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