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提升生命质量初探

时间:2022-06-08 11:38:23

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提升生命质量初探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

目前,生命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纳入学校的必修科目,学校加强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基本采用学科渗透,或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等来渗透。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时时注意紧扣新课标,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加强体验式教学

例如,学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时,学生对“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宝贵的”有或多或少、或深刻或粗浅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了汶川“5.12”大地震的相关图片:《那位老师,在最后时刻》《书包还在,人已天隔……》《如果他活着,他一定是个好学生》《这只手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待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对生命的脆弱和坚强有所感悟时,我适时提出问题:再次回首这痛彻心扉的灾难,你对生命有何感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算一算,想一想”,中国传统上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即使以现代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能活80~90岁的人也不是太多。如果折算为天,人生也就大约3万余天。计算一下,若以3万天(82.4岁)计,自己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

学生计算完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写下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可贵的,我们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这样,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感受,加强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我除了利用课本资源外,适当运用了阅读指导法。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关于汶川大地震的一篇报道:武警战士在坍塌的房屋废墟里,找到一具死尸,她的姿势很特别,膝盖曲着双手撑在地上,身体已经砸得变了形,那姿势就像一个远古时代的猿人。战士们在确定她已经死去之后,就离开了,开始寻找新的生存者。正在这时候,走在后面的队长突然叫道:“还有人。”他和战士们拨开沙砾,在她的身子下面掏了很久,从她的身子下面抱出一个熟睡的孩子。细心的战士发现有一部手机夹在小孩的衣服里,上面竟然有一条打好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在救援队员中间传递着,每个人都落泪了……同学们也落泪了。

母亲用她年轻的生命,换来了孩子完整的生命幼芽,学生讨论:这划算吗?同学们无以回答,他们懂得没有任何人用得失对比来看待这个交换,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完全超越了现实世界里所有的价值体系。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在本课教学中我还使用了活动教学法和作业教学法。

结合教材中“活动在线”栏目,布置“我为父母削苹果”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从今天开始,从小事做起,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体贴父母,把真挚的孝心化为无声的孝行。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三、搭建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平台,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尽量搭建学生活动平台,使其在活动中学习、成长,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学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的问题主要有:在你的生活中曾遭遇过哪些突发事件?

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电话吗?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怎么办?自己在家遇到家用电器着火怎么办?等等。在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扩展,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后活动题,“假如在校内遇到地震、火灾怎样逃生?”设计一个合理的疏散路线图。讨论后,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活动课上进行演练,不仅使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珍爱生命,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能够承受挫折,勇敢坚强。

充分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各种生命教育资源,强化渗透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使其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与内涵,提高了生命质量,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学生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更使校园生活充满了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笑声、书声、歌声……在学生增强生命意识的同时,我自己也认识到“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从而激发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用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融入工作中,更加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出了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的环境。我在激扬、提升别人生命的同时,也升华了自身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南关中学)

上一篇:精心选择,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 下一篇:“不理不睬”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