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6-08 11:15:58

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培养和形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十分关键性的时期。因而,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出发,在增加学生阅读动机、变授鱼为授渔、实现课本与实践互动的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授渔;互动

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到底是要“授之以鱼”还是要“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离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程度明显优于动机弱的学生,也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果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习阅读、愿意阅读的动力,是学生理解并运用阅读知识的关键,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挖掘学并培养生的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在快乐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三分钟表达”训练。

二、变授鱼为授渔,教会学生如何阅读

著名的语文学家吕叔湘曾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自学比师教更有效。语文教学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重视方法的传授。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是直截了当告知学生某一正确结论,或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而要让学生真正地独立阅读并学习则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也就是“授之以渔”。“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则能饱食终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多教导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该查阅的资料自己去查阅,该归纳总结的自己去总结,该分析言外之意的自己去思考分析……

比如当我们教授一篇课文时,不是让学生去熟记乃至背诵该文的题意、要点、思路,而是教学生如何认读全文,如何理解题意,如何把握要点,如何揣摩思路,如何圈点评析。这样,学生不仅饶有兴趣地学了一篇课文,而且也学会了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教学界名人魏书生先生的三结合自学方法以及“首次慢动、逐渐加快、系统计划、控制时空、进入轨道”的自学习惯。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见效也快。

另外,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还应注重:一是基本学法的传授。如结合课文的讲解渗透识记生字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概括段意方法,等等。二是学生自学兴趣的培养。如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新知识的快乐。三是要求学生坚持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阅读遇到重要的生字词、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时应立即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词、句、段的习惯等等。

三、实现课本与实践互动,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以便更好地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和学习。可以说阅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往往是笔者亲身感受的一种真实表达。因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实质上也就是学生对实践以及生活的感悟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对阅读文章的实践感受的领悟能力,这也就要求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课本中作者的感受,实现课本与生活实践互动,真正地用心去阅读和理解课文,并从中感悟到和学到对自我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

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母亲的为人及对自己教育影响的事例。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学生说得生动形象。教师再引导他们从感悟爱、理解爱到奉献爱,培养他们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认识母亲之爱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又如美国教育家、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

《再塑生命》一文,由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拓展迁移,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某些同学迷恋上网,荒废学业的现象发表个人意见,教师加以诱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奋学习,锐志进取,在人生的竖琴上弹奏一曲最优美动人的生命赞歌。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下一篇:如何让作文语言“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