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律外诱 自律内驱

时间:2022-07-22 03:43:58

摘 要:初中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起飞,帮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初中教育是学生起飞的助推器。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素质教育的见证。初中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黄金时期,他律自律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从奖励诱导、竞争刺激两方面就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奖励诱导;他律外诱;竞争刺激;自律内驱

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三字经》所言“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人在年少时,应该接触良师益友,跟他们学习做人的礼节和道理。这就告诉我们礼仪习惯不仅应从小培养,而且还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初中在校生究竟要养成哪些文明礼仪呢?根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这一方面突出了初中在校生文明礼仪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养成需要通过学生内化和环境的推动作用。因为“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迅速,正处于伦理性品德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公民品德的初步成熟期。尽管初中生的品德初步具备了独立性、自律性的特点,但还相当不成熟、不稳定,在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动荡性。”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会收到较佳效果。

虽然《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他律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而“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这一事实说明,我们仅有他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律起作用。所以,在初中在校生文明礼仪养成过程中,他律与自律是相辅相成的。他律诱导强调站在教师的角度为学生指明方向,约束学生养成文明的学校礼仪习惯;而自律内驱则强调学生将教师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最终帮助初中在校生养成以自律为主导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呢?

一、他律外诱,奖励诱导

初中生的脑海中对良好礼仪习惯的作用还很模糊,教育者需要激发、引导他们,让他们乐于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学生乐于参与的兴趣是被教育者设法激励出来的。虽然激励方式很多,但可归结为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所以物质奖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激发学生主动性具有较好的效果。如幼儿园小朋友就热衷于物质奖励给予他们行为的肯定,若老师奖励他们一个贴纸,则能激发不大喜欢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期待上学。当然,精神鼓励也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如在家吃饭慢吞吞的小朋友,听到老师说“你今天吃饭速度有进步,老师表扬你。”第二天,这位小朋友在学校吃饭的速度会出奇的快,目的就是想听到老师说他(她)棒。

同理,激励活动也在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养成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尽管逐渐趋向成熟,但是他们同样热衷于物质奖励与精神食粮奖励。如,一本五毛钱的写字本或者一句口头表扬,尤其是当众的口头认可,都能让初中生兴奋不已。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不仅仅是对被奖励学生的一种肯定,还能激发未受到奖励的学生也将为之奋斗。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进行课堂礼仪养成教育时,笔者要求学生上课铃声一响,就应端坐在教室里,准备好该堂课的学习材料,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允许后,答谢,安静就座。学生准时到校上课,迟到者,需先征求老师许可后,方可进入教室。若学生能端坐在教室里,老师能及时给予口头表扬,这样的精神鼓励,能鼓励学生在下一堂课更早更好地端坐在课堂等待老师。当出现有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养成良好的课堂礼仪时,专门准备一个颁奖典礼,物质奖励该组。奖品可以是奖状,也可以是学习用具等。物质与精神奖励双管齐下,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被激发了,每个小组都想得到这份荣誉,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全面调动起来。

当然,借助奖励方式诱导初中在校生文明礼仪的形成时,教师应考虑奖励对象宜典型,最佳的是被奖励对象不宜过半数。习惯逐个养成与奖项逐个设定相对应,循序渐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目标才能在激励之下,不偏离教师的指挥棒而逐步达成。

初中阶段,学生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集体效应,设立适度的物质与精神奖励项目,周期性地进行考核与评比。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教师组织与组员的监督下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由于集体与个人是相制约的关系,当个别学生自控不住时,组员就是最直接的外部监督,即他律,约束其改正。当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进行口头表扬该学生及小组。受到表扬后,学生充满了动力就乐意为之尽善尽美。组员内部的他律比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监督更及时,效果更明显。

二、自律内驱,竞争刺激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规定,要优化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倡积极主动地参与,强调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既需要内部协助,又需要外部刺激。所以,在培养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时,在教学方式上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帮助是合作关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是竞争关系,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学生在奖励诱导下,能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能站在小组的立场上配合完成既定的任务。虽然学校文明礼仪内容较多,但是初中学生好胜心理强,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和评比活动,能取得较佳效果。竞争、评比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找到参照物,发现自身的不足,模仿或超越其他小组,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总之,重视礼仪教育的意识越早越好,初中阶段是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应在初一年级就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加以强化和巩固,如是,初中在校生的文明礼仪就会逐步得以养成。

参考文献:

[1]陈虹岩.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Z].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01-2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陈兴杰.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任德山,邢群麟.《论语》的智慧大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

[6]孙雪芬,王立强.现代学校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7]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C].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教师与家长相处的艺术 下一篇:欣赏藩篱之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