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研讨

时间:2022-06-08 09:57:33

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研讨

从文体的角度纵览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基本的文学体裁(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中,最受冷落的是戏剧。五本必修书共60篇课文中戏剧作品只有3篇,占课文总数的5%。值得注意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却并没有因为戏剧作品的比例低而降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在对必修课程的目标设定中有这么一条:“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要想通过仅有的三篇课文来达成或基本达成这一目标中对戏剧鉴赏的要求,无疑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传统的教学又常常忽视乃至漠视这一点,使得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对于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最多只有一些概念化的认识,很难达到“鉴赏”的高度,不能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文章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戏剧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大可改变传统方法,做一些尝试。

一、变教室为剧场,变讲台为舞台

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离开舞台便黯然失色。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感悟戏剧的艺术魅力,可以将课本节选的剧目搬上舞台,通过看演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平常被教师独占的讲台变成舞台,学生自己就是导演、演员。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戏剧的场景——“舞台”的中央是一张课桌,不,应该叫茶桌,上面还铺着剧本中提示的浅绿色的桌布,一把精致的茶壶和四个配套的小茶杯早已摆放在茶桌上。桌子四周搁着几张课凳,权充剧中的“藤椅”。再看黑板上,左侧贴着一张用毛笔写的“莫谈国事”的条幅,右侧用粉笔很艺术地写着大大的“茶”字,一下子便营造出了浓浓的茶馆氛围。这种教法,学生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兴趣陡增。

二、变被动为主动,变观摩为参与

传统教学习惯于以老师的活动为主体,把学生当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过的知识转眼成为过眼云烟,不能转化为能力,违背“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我们组里有一位老师,就很注意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培养,记得上《茶馆》时,他很兴奋地对我说:“我还担心这么多角色,报名参加表演的同学不够呢,哪想到分还分不过来!”学生在接受角色后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人诧异,他们不仅自己主动去查找资料,自己找道具,还自己去剧团借服装,简直成了一个不错的戏班子。演出时,演者投入而又紧张,看着兴奋而又羡慕。奇怪得很,一旦让他们自己演、自己做观众,他们便突飞猛进地对戏剧的人物、语言、环境有了深刻的领悟。以《窦娥冤》为例,我是这样安排角色的:监斩官、刽子手、公人各一,一生扮窦娥,一生扮蔡婆婆。学生积极性很高,自己早早安排好了角色,把桌椅往教室后面挪一点,空出前面的一点地方,随意拿教室里现成的东西充当道具就上场了。宾白部分,由各角色说;曲词部分,学生念个开头,表示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唱,然后全班同学齐读唱词。学生对此十分投入,一组学生表演完毕,另一组学生迫不及待地又上台。下面观看的学生也纷纷拿出手机来拍照摄像,教室空前的热闹。一些平常上课总是蔫蔫的学生,在表演课上也显示出少有的热情,争先恐后地要上台。由此我想,语文课堂上应当尽量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这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自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能跟着提高。

三、变讲解为讨论,变分析为鉴赏

演出结束后,教学的重点便可以放在对剧本文学美的鉴赏上,比如对人物语言和戏剧冲突的分析鉴赏上,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例《茶馆》一文,在作者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老舍先生的全部剧作中,《茶馆》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最能体现老舍的功力和风格。”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其功力和风格主要表现在哪里?能否做具体的鉴赏分析?同学们因为有了演出和观看演出的感受,所以一经启发,便踊跃发言,而且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结合活动,也可以要求每人写一篇随笔。按照实际情况分三类选择:导演写“创作构思漫谈”,演员写“扮演形象的体会”,观众写“为表演活动中的我”。

四、课堂教学为内外结合,变课堂体验为剧场体验

多年的戏剧教学实践使我懂得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还要沟通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来巩固、提高戏剧教学的实效。要真正提高对戏剧的鉴赏力,剧场体验是不可替代的。上过一次舞台,去剧场看过一场精彩表演,都有可能是使人终身难忘的事。如果一个人,他连一场戏都未看过,要想让他热爱戏剧就会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中学生连一场戏都未看过。这里原因很复杂,但社会、学校确实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换而言之,戏剧如果在学生中失去了市场的话,戏剧自身的悲剧也就产生了。如果学校能和戏剧团体挂钩,如果社会舆论宣传得力,如果从教师到家长能端正对戏剧的认识,那么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不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致力于某项创造活动的人,他们的心会变得敏感,目光会变得敏锐,所有的一切都将被赋予创造的意义。以演代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戏剧教学中,领悟文艺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特点,领略戏剧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戏剧的热爱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演代教,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深入了解体会戏剧基本知识,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也会在学生中播种下戏剧的种子。

上一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金管理方案 下一篇:农业特色产业补助奖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