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8 07:04:31

终身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摘 要:面对终身教育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优势和挑战,文章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的背景、意义及优势,并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 信息素养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将“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更是明确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目前, 我国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 正在积极推行终身教育政策。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储备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服务设备,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对本校师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与时俱进,拓展教育职能,面向社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概念,它又被翻译为“信息素养、信息文化、信息能力”等。它最早是1974 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后曾经过数次补充与完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其定义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000年美国高校与学术图书馆协会提出5个信息素质标准[2]。我国华南师范大学张倩苇教授[3]认为: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并被国内学者频繁引用400次。

综上所述,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技能) 、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潜能等。因此,公众的信息素质水平和信息素质教育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时代呼唤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 这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2.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如政府、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等。但相比较而言,高校图书馆凭借自身的资源、环境、人才等方面优势成为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Hayden曾指出:“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从事信息识别、收集、分析综合以及提供等工作,他们具有信息素质所要求的各种技能,他们实际是信息素质人的缩影”。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社会化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佳承担者[4]。

2.1 信息资源优势

在网络信息时代, 高校图书馆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馆藏内容也发生了改变。除系统收集了纸质文献外, 还拥有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数据库, 以及通过网络而获取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说,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因此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整序、开发、挖掘、利用为读者提供了各种知识、信息,同时,为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2.2 信息技术优势

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并开通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网上查询系统、联机数据库等现代化设备。而信息素质培养的是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搜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依靠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因此,图书馆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优势环境与条件,打造公益性网上信息素养服务平台,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全民性。

2.3 信息人才优势

由于在信息社会中, 图书馆员的职能由传统图书馆员发展为“知识导航员”, 他们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 能够知道读者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信息, 并拥有确定和评价、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为高校学生开设的文献检索课,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此把这种教育延伸到社会,开展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

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3.1 开展展览、讲座与培训班等活动,加大公众对信息素质的认知度。

网络时代,电子资源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使信息的检索与利用变得相对困难。为此,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献服务领域之外,还通过组织、举办各种知识讲座、文化展览等方式,增强公众的信息意识,使公众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信息是商品”、“信息有偿”等基本观念,提高公众对信息素质的认知度和自我学习能力。

3.2 建立导航系统,完善网络导航服务。引导读者查阅信息资源,制定检索策略,为读者提供联机帮助,提高读者的查询速度、查询质量、查询效率。同时建立和健全读者反馈机制,认真听取读者的心声,构筑网络环境下新型图书馆和读者的互动关系平台,及时调整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努力提高读者对网络下信息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建立便捷的远程查询服务系统,建立适合读者远程访问的网络检索馆藏系统。

3.3 建立参考咨询平台,由专门馆员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工作与信息素养教育密不可分。数字参考咨询就是依托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与参考服务有关的各种服务形式及参考资源,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参考咨询服务,使图书馆不受读者性质、数量、时间、空间限制,任何读者都可以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获得图书馆系统对其专门问题的指导, 从而使图书馆在指导的同时逐步向读者渗透信息素养, 完成信息素养教育。

3.4开展 E-learning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E-learning方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远程、互动和个性化的教学形式。高校图书馆针对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无法实现系统信息素质教育的矛盾,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整合用户需求度高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视频、幻灯片等上传到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在线交互式的教学方案,采用模拟教学模式,网络考核评价系统等实施信息素质网络教学。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从教学材料中自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进度、自控学习难度、自测学习效果。

4.结束语

总之,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21 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化、开放型图书馆的要求,拓展自己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和参与学术研究等职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Rockland Press.Information Literacy: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Teacher Librarian,2001,28(3):16-23.

[2]洪拓夷.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组织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7,03:42-45.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02:9-14.

[4]黄万欣.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研究[J].情报科学,2006,04:505-509.

作者简介:

吴卫华,副研究馆员,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王黔平,教授,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姜俊玲,高级政工师,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上一篇:论建筑工程档案验收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