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管控下校园后勤管理改革研讨

时间:2022-06-08 04:37:30

企业化管控下校园后勤管理改革研讨

作者:刘一沙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英法日等国家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经验

发达国家地区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基本上都是以社会化的模式进行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大部分施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不存在国内类似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国外社会化的经营模式对我国的高等院校后勤改革具备一定的价值与意义。以英国为例的高校直接参与后勤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这种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模式实则是高等院校直接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特点是高校的后勤管理,由高校自身与社会引进一同组成,社会主要由企业代管一部分,但主要由高校自行办,自行管。以法国为例的社会专属机构进行高校后勤管理的运作模式法国模式是后勤管理运行高程度社会化的一个典范,可以从其后勤管理制度的设定及运作方式看到。此种运作模式的特点是,高校不会专门设立后勤管理机构,后勤的管理等事务完全与学校无关,脱离了高校的管理,而由社会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经营与管理。社会专属机构会自己成立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容纳社会第三方一同参与。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真正实现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不会给高校增加额外的负担,学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上,能更好的推进学校的专业化发展。以日本为例的高校与社会专属机构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等院校不成立后勤企业,而是间接的参与举办后勤企业,貌似是头两种模式的结合,这种模式存在于很多地方和国家,其实,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致使实际中几乎每个地区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都有合作成分在内的倾向。

成立后勤管理企业非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传统模式下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可以发现缓解高校管理与后勤管理之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包括两种方案,成立后勤管理企业,二是实行高等院校后勤企业化的管理,即是在以前单位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的管理方式。但就两种模式而言,当中是存在差异的,这之中的差异会极大的影响到高等院校的发展与完善。基于此,作者通过进行成立后勤管理企业与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得出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化的管理。建立后勤管理企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中国传统体制运作多年下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不可能一开始就成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但是之前存在的后勤模式的不足与弊端已经极大影响了高校的发展,所以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应从“社会化”开始。企业的目标有悖于高校后勤企业目标与高校后勤相左2007年教育部了《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稿)》中表明“对于学生的服务属于公益”。这里可以明确,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主体绝大部分是学生,而学生大部分是纯消费人群,本身高校后勤企业就是无利经营,如果高校后勤以盈利为目的提供服务,这是不切实际也是与高校后勤企业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成立后勤管理企业将引起高校管理的大改革在中国传统模式中,后勤都是高校中的重要组成,起着维持高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正常生活等作用。如果将后勤管理完全由盈利性企业来运作,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本身的管理秩序与模式,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更深的影响。后勤进行企业化改革一定得以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为依靠。成立后勤企业后缺乏制约管理机制后勤企业与一般盈利性企业无异,都是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要生存要发展,则势必要以盈利为前提,而盈利依靠价格的调整,价格则仰赖市场规律的调节。而在高校所属环境中,高校怎样对后勤企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控制与调节,使之长期保持在一个适合学生群体的水平中,是高校后勤管理首要应考虑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这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高等院校后勤的社会化并非将后勤全推向社会基于现状,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讲,还不具备单独成立后勤管理企业的条件,高校还是会将后勤纳入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因为后勤在高校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如不加强对后勤的管理,无疑是放任后勤的无序发展,则不能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师生生活的秩序;另外,后勤有些组成是不可以社会化的,将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向社会是无法解决的。对于后勤管理企业社会公信力不强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后勤管理因为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尽管会有不足与弊端,也可以在有问题时及时反映及时解决;但如果是后勤企业,则在社会监管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监管者去监督,从而引发对后勤企业的不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发展。

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必要性分析

对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程度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在某些地方还拥有了法人资格,这些后勤管理机构,都施行的是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服务为主,盈利在其次,甚至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看出,这些提供后勤服务的企业,不一定是一般概念上的企业。通过参考国外后勤管理模式,符合我国国情的后勤管理,“企业化管理”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最好办法。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内涵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是建立在原来单位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程度上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与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在我国,高等院校后勤属事业单位的范畴,而事业单位并非党政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存在是提供公共事务服务,服务第一,而非利益第一,是要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要将公共利益放首位。因此在事业单位,适当的将企业化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引用,是可以实现的。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人民论坛》在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10家事业单位、6535名员工中,有72%的调查者表示目前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严重”或是“严重”,有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同事业单位引入企业化管理,另有68%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借鉴“聘任制和岗位管理”。通过上面的数据能够得出,企业员工对于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模式管理,大都认为是发展所需,心理上可以接受。因此,对于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模式,同样可以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再有,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化模式的管理变更打下了基础。尽管社会化的程度尚未达到预期值,但现在诸多高等院校后勤都逐渐开始实行准企业化的模式运行。尽管这种模式还有待加强,但却为后勤实现企业化管理提供了现实的可操作的基础。

上一篇:实施科学发展观提高后勤管控绩效 下一篇:怎样开展矿区后勤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