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案例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08 04:11:01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案例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财务管理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案例化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案例化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化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的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一些财经类院校开始引进欧美MBA教育的课程和方法。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因而是一般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吸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是以财务管理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务管理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此,面向21世纪的财务管理教学,必须加强案例教学,使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中听课、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都有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平铺直叙地、正面地接受知识,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是来源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都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财务管理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认识。因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能利用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财务管理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当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时,他(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运用于何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案例讨论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注意加以弥补。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利用剖析财务管理案例,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深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另外,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分有利。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言提纲的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均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4、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财务管理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并依据财务管理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财务管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由于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及考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并重。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包括:

1、课前案例准备。课前案例准备包括同时进行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运用大量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案例,或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案例。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将选好的案例提前一星期发给学生或公布在专业网页上。二是学生的课前案例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为课堂的案例分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案例,还要集体进行准备,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对疑惑之处要相互交流,以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课中案例讨论。课中案例讨论旨在说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为了有效地参与讨论,建议学生一方面尽可能把大量的笔记留在课后完成,以便能集中精力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基于以下原因对每一次案例讨论都应积极争取发言:(1)学生有责任与其他人共享观点,观点的交换是案例讨论的基本内容;(2)让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基于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认识水平和个人偏好得出的结论,也许会显得苍白无力,讨论可以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3)锻炼从业能力。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个人三方面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案例讨论将使你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 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应注意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3、课后案例总结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作为学生应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写好案例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进行反思、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但应注意分析报告不是讨论记录,也不是自问答式的思想总结。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或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南等.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财会通讯,2009(2).

【2】张晓琴.实践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初探 下一篇:探究奔驰的成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