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之“和尚家风”

时间:2022-06-08 03:57:51

饮茶之“和尚家风”

“名山出名寺,名寺出名茶”。但凡佛教丛林,多数都会有一处自家的寺院茶园。僧人们种茶、饮茶。蔚然成风。自古皆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先避开心性层面上“禅茶一味”的修行之类的话题不谈,单就喝茶有助于养生的角度,来讲述一下僧人们为什么会对茶叶这一植物情有独钟。

据说最早关于佛门饮茶以助修行的记载。是见于《晋书-艺术传》,“敦煌僧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而且这位单道开和尚,饮茶后还能诵经四十余万言,昼夜不卧,一日能行七百里,在人间存活一百余岁后不知所终,其行止已然活脱脱像个超人。

诚然,这样的文字记载读起来是有点夸张的意味,然而文字所能表述的从来有限,或许有时也只能通过夸张的渲染来表达生活中的实际。像庄周梦蝶。列子御风而行之类的圣者风范,谁又能说它是纯粹的夸张呢?这位东晋高僧单道开和尚,俗姓孟,少怀隐遁之志,山居行道,从不食谷物而好饮茶。这样的异人行止,也自然不是从常人们所秉遵的常理之所可以测度的。

佛教僧人种植茶叶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四川蒙山峰顶,亲植茶树。如今中国茶馆门口常挂对联之“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即源于此典故。而茶叶之所以在佛门中备受推崇,据说是因为佛家都公认之“茶有三德”:一是茶可以破睡,有助坐禅;二是满腹时饮茶可以帮助消化;三是茶为不发之药。有助于抑制生理欲望。

出家人是佛法僧三宝中之一宝,既然出家了,发心便是志在修行。因此,所谓茶的“三德”,也都是从有助于修行的角度来阐释的。因为真正修行的生活实在是异常的清苦和曲折,要面对的障碍有万万千千,不仅要面临物质上匮乏,更主要的是,经常会有心灵追求上的错失,而茶叶便适时而来,给予修行僧人以间接的营养上的补助和直接的修心上的助缘。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茶叶,真是灵性修持上的不二良伴。

那么茶的“三德”又是如何具体帮助修行人的呢?一来通常佛家修行严格,坐禅往往连续数月不歇,相对难熬,饮茶正可提神驱除睡魔,有助于精进;二来饭罢即坐禅,易消化不良,影响身体清健,多饮茶则可生津化食,也可补助营养;三来修行僧人也是血肉之躯,初时难免会受情思干扰,饮茶则可明神悦志,以帮助化解。因此,在佛门之中,茶叶便受到了特别的赞美和礼遇。僧人饮茶渐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也便不足为怪。像是陆羽、皎然,以及日本的最澄、空海、千利休等,便都是佛门中人。

以上是从物理的角度来讲述茶的“三德”,佛门中还更进一步,能于简单的饮茶中悟“道”,在茶的“性德”方面,犹有更精彩的阐发。《五灯会元》记载,有人问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这真是深切而潇洒的画面。唐末高僧仰山慧寂禅师偈语:“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两三碗,意在头边。”这也写得活泼生动,妙趣盎然。当然,最著名的是赵州禅师的“吃茶去”的禅语,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禅门讲三个字,唤作“平常心”。这作何解呢?所谓“平常”,自然不是刻意造作出来的强颜欢笑式的“平常”,而是作为一种修行的观照,虽非向物外求索,但也不是纯然否定物象,而是但观己心莫向外求的一种平视的超然。而这当然也不是那种意在表演的所谓“超然物外”的情怀,其背后是修行者对于无常真谛和现象如幻本质的真实而深刻的了悟。所谓“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这种或已然不能称之为心境的心境,在禅宗大师们一次又一次“吃茶去”的言语中,不也已然相知如镜地“照破山河万朵”了吗?

饮茶是落落大方地御风而行之“和尚家风”,我辈平日里物累情牵。或也但可“吃茶去”,不为忘却而忘却,说不定渐渐乃至物也不累情也不牵,只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亦未可知。

上一篇:读写交互,展现个性与生命的溢彩 下一篇:单身女郎的约会策略体验报告 哪种策略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