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西游(十三)

时间:2022-06-08 03:37:22

文学鉴赏,要“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一部《西游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集体创作的痕迹,但在内涵上却保留着由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思想和智慧,探究这些思想和智慧,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内容,指导现实生活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部书中弥漫着的汉民族思想文化精华。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汉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精髓。这些思想,体现着一个民族种性的特点,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性格,表达着一个民族的理想和追求。具体分析,《西游记》一书主要包含着以下传统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源自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是这种思想的源头,后宋代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说法。这种思想肯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二者相依相存的、不可割裂的联系。《西游记》一书中,从孙悟空的诞生,到天庭、地府和人间三界,再到众多仙家的高强武艺、神奇宝贝,无不体现这种思想。孙悟空,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乃一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众多的仙魔也大都是由各种动物、植物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的精华孕育而生,或演化而来,这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完美的阐释,说明人、物皆是自然之子。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对于恶劣的环境,“天人合一”思想亦有改造的意愿。《西游记》中多处情节,如稀柿沟、通天河、火焰山等等,作品都通过孙悟空等的不懈努力,最终改造为人类宜居之地,这又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包容博大”的精神

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兼收并蓄中发展、壮大。一部《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去印度取经的史实为蓝本构思整个故事情节,这本身就包含着对异域文化思想的汲取和融合。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历经一十四载,先后经历了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12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书中都先进行文化意识的介绍,强调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第五十四回,师徒初到西凉国时,一段韵文“圣僧拜佛到西凉,国内阴世少阳。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就将西凉女国的风俗民情展示无疑。没有包容博大的精神和兼收并蓄的思想,吴承恩又怎能杜撰得如此精彩?一路上,唐僧不遗余力地展现大唐文化礼仪,可以说他既是朝圣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圣朝天国,礼仪之邦,唐僧的温文尔雅、言行举止,不但迷倒了西凉国国君,也让其他国家对大唐向往着迷。通过他的传播,异域了解了东方;通过书的介绍,中国了解了世界。这种彼此融合,既反映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开放的精神,又体现了汉民族兼容并蓄思想文化的内涵。

“贵和尚中”的思想

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汉民族向来“贵和尚中”。“和”为和谐,“中”为中庸。“贵和尚中”就是重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含着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西游记》一书处处可见这种思想的流露。孙悟空,从一开始就不安分,他闯龙宫,闹冥司,大闹天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的石猴,最终也收敛性情,皈依成佛,这其中贯穿着的就是“贵和尚中”思想。沙僧,很多人认为他仅是一个“打酱油”的,然而仔细品味,正是由于他在中间调和,排解了取经人之间的纠纷,才使得他们师徒四人团结一心,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在他身上,折射出的也是这种“贵和尚中”价值观。另外,取经路上,每一个故事都是因某妖孽的介入,打破了原有地域的和谐,危害四方,孙悟空他们路过,铲除了妖孽,最终又重归和谐,天下太平,这种故事构思的逻辑,无不体现了“贵和尚中”的思想。

“刚健自强”的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天道运行,一往无前,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作为人,应该效法天道,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活力,勇于进取、勇于开拓、自强不息、无私无畏,这是中华民族一贯都推崇的“刚健”、“自强”准则。作为儒家经典培育出的吴承恩,书中自然也融聚着这种思想意识。唐僧师徒为了求取三藏真经,教化东土人民,在往西天的取经路上“逢山遇妖,临水撞怪”,无数次甚至都陷入生命的绝境,但他们没有被吓倒。特别是唐僧,意志坚强,困难吓不倒,美色攻不破,金钱地位不动摇,始终矢志不渝,一路西行从不回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没有刚健不屈的坚韧,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具体到作品中的四十多场斗妖除魔的战斗中,孙悟空也都是发扬这种精神,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铲平西行路上的魔障,保护唐僧顺利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以民为本”的思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部《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的目的就是出于“劝人为善”,教化人类,显然是民本思想。具体到故事中,孙悟空之所以要斩妖除魔,一方面是为扫清西行路上的障碍,更多的是为当地百姓铲除魔障。第四十七回,师徒四人夜宿通天河河边村里一老者家,见老者愁眉不展,唐僧便执意问明事由,为救老者之女一秤金,悟空变童男,让八戒变童女,最终捉住妖孽灵感大王,造福一方百姓。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他们救下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性命。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唐僧师徒四众途遇火焰山:“八百里火焰山,四周围寸草不生。”又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灭火,不仅消除了西天路上的阻隔,也拯救了一方生民。八十七回,凤仙郡“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又是悟空弄法,招来雨部、雷部、云部、风部四部,普降一场甘霖,救得苍生……正是基于这种民本思想,师徒四人才功德圆满,这和本书所宣扬的佛教义理实则是相通的。

当然,一部《西游记》,所蕴含的思想绝不仅仅就这几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阅读,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收获。我们仅从共性上加以探究,以期抛砖引玉,引领大家思索《西游记》,品味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

例1.(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1.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

2.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此题以语段阅读的形式,考查《西游记》的主要情节的原因和人物性格特点。其中第2题的设置,就包含着思想意识的考查。孙悟空一向坚强勇敢,但在此却“哭”了,展现的是他刚健自强的个性特点。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紧扣人物的动作言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1.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2.“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

例2.(2009年湖北省恩施市)《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2.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此题考查《西游记》主要情节内容,并结合文意为孙悟空写颁奖辞。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叙述过程要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二是要懂得写颁奖辞的结构包括事迹概括和精神颂扬两部分;三是拟写要言简意赅,切中题意。

1.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过一座高山,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又惧惮唐僧身边的徒弟,因此她先后三次变幻成斋僧的村姑、寻找女儿的老婆婆及老公公来欺骗唐僧,伺机下手,可每次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前两次被她逃脱了真身,第三次在土地山神的帮助下终于打杀了这个妖怪,让她现出了原形。2.是你火眼金睛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是你不畏艰险一心除妖保护师傅,是你意志坚定为取经大业无怨无悔。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那八戒见人散了,对行者道:“我们家去罢。”行者道:“你家在那里?”八戒道:“往老陈家睡觉去。”行者道:“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八戒道:“你倒不是呆子,反说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行者道:“莫胡说,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正说间,只听得呼呼风响。八戒道:“不好了!风响是那话儿来了!”行者只叫:“莫言语,等我答应。”顷刻间,庙门外来了一个妖邪,你看他怎生模样――

金甲金盔灿烂新,腰缠宝带绕红云。

眼如晚出明星皎,牙似重排锯齿分。

足下烟霞飘荡荡,身边雾霭暖熏熏。

行时阵阵阴风冷,立处层层煞气温。

却似卷帘扶驾将,犹如镇寺大门神。

(选自《西游记》四十八回)

(1)选段中的妖邪的本相是__________。最后被__________用竹篮收走。

(2)祭赛中八戒变成了__________,孙悟空变成了__________。

(3)结合全篇来分析,八戒具有怎样的形象?

(4)试简要分析选段中孙悟空言行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

2.《西游记》中,孙悟空因__________(填事件)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因 __________(填事件)再次被唐僧赶走。

3.请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字数100字左右)

1.(1)金鱼;菩萨。(2)一秤金;陈关保。(3)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胆小怕事等。(4)示例如:为民除害、自强不息等。

2.三打白骨精;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

3.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上一篇:选好指标,严格测算信息化贡献 下一篇: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