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魅影的魔幻之镜

时间:2022-08-24 08:26:14

原始镜子的诞生“能看脸的生命力量”

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创造了第一面镜子不得而知。但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人造镜子是用抛光的黑曜石做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200年的卡塔胡于克(在土耳其科尼亚附近)。随着人们对金属的开采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欧洲陆续出现青铜、铜、铁等制品。而用这些金属造镜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最古老的金属镜子绝对非青铜镜莫属,当然除了古中国有大量青铜造镜外,外国也有很多,它们多是古埃及的青铜镜子,现发现最早的大约出土于法老第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00年),大部分有手柄、呈倒梨形。典型的古埃及镜子主要为平面的,双面抛光,稍微呈椭圆形,下方有一个锋利的柄脚可以插入木头、石头、象牙、牛角、金属或陶土制成的手柄。由于镜子的外形与埃及象征生命的T字形记号相像,因此镜子对于古埃及人而言有着生命的象征意义,而镜子的古埃及名为ankh-en-maa-her,意思是“能看脸的生命力量”。由于镜子能映照出人们的形象,因此在古代镜子总会与某种神秘的力量相关联。在犹太的民间传说中常将镜子与魔力思维连接在一起,并把镜子作为求爱的一种方式。据文献记载,犹太人为了唤起,会将心上人的名字在镜子的背面写三遍,接着在两只交媾的狗面前举起镜子,以照取它们形象。然后,让自己的意中人看镜子,从而让他/她借着镜子的魔力得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制作镜子的技术几乎全世界都已经知晓,腓尼基商人和埃特鲁斯坎商人航行在地中海及以外的水域,传载着不同的货物及风俗习惯到各地。许多文明都把传统的埃及铜镜加以修改,做成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镜子。大约在公元前503年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的统治下处于鼎盛时期,其疆土横跨尼罗河和印度河之间的所有土地,被征服的国家贵族们带着金银财宝长途跋涉来到新建的都城波斯波利斯进贡大流士一世,其中便包括了反映他丰功伟绩的铜镜和银镜。而这些镜子极可能是意大利北部的埃特鲁斯坎人制作的。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埃特鲁斯坎人通过贸易、采矿和农业变得极其富有,他们已经能制作出精美的带有线雕图案的镜子,而且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们制作的镜在艺术创作上十分自由,其中还包括一些描绘情人相会场景的镜子。除了带柄的镜子外,埃特鲁斯坎人也制作了不少可携带的、上面有折页盖子的小型镜子,这些便是现代化妆盒的前身。在盖子上通常会雕刻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和爱神厄洛斯,还有一位缪斯女神在演奏里拉乐器;另一种常见的镜盒则会雕刻描绘着奥德修斯、珀涅罗珀和狗阿尔戈斯,还有的雕刻是森林之神萨梯和酒神的女祭司在跳舞,以及雅典娜和巨人搏斗及赫拉克勒斯勇斗狮子的场面等。

在古希腊,人们制作的镜子往往带有托架,通常是用一个女像柱托起圆圆的镜面,镜子边缘都饰有与爱神阿芙洛狄忒有关的鸽子、花朵、水果、兔子或者飞马。希腊所制作的镜子手柄基本上都是女性雕饰,与之相反同一时期在意大利南部由希腊工匠所制作的镜子手柄却展示了强健的男子,可能是运动员。希腊人把贵重的镜子献祭给各种神灵,并经常把镜子陪葬在坟墓里。

“水晶玻璃”缔造出现代镜子

现代的镜子工业可以说是诞生于威尼斯。1291年威尼斯城市当局强迫将危险的锅炉搬迁到附近的穆拉诺岛上,此类工人也不可随便离开小岛。因此当时威尼斯的玻璃制造者都迁移到该岛上工作,也陆续出现了玻璃制造业的世代名家如巴比尼、贝罗维埃罗、布里亚蒂等。约在1450年,穆拉诺岛上的玻璃制造者安杰洛・贝罗维埃罗使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钾和磁铁的草灰制作了一种极其清亮的玻璃,并将其取名为“水晶玻璃”。1507年,安德里亚和多米尼克・丹索罗・戴尔加洛研究出制作玻璃镜的方法。那便是将锡敲打成平均厚度的薄片,在上面糅进汞,形成发光的汞合金,然后用纸盖住,―位工人用一只手在上面盖上一张纸,随后用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纸抽出。在玻璃上镇有一定的重量可保证玻璃表面光滑闪亮、没有气泡,上面再涂上一层保护清漆,呈像清晰的玻璃镜便由此诞生。

之后,人们对精美、昂贵的穆拉诺镜子产生了极度的热情。穆拉诺镜子除了呈像清晰外,还配有精美的装饰,它们的镜框一般厚重敦实,饰有各类以神话为主题的浮雕,如神庙的女像柱、巨人像柱等等。如此制作精美的镜子其价格也非常昂贵,当然也不是老百姓所能负担的。据史料表示,在16世纪初期,面镶有精美银框的威穆拉诺镜子价格为8000英镑,几乎是当时拉斐尔绘画作品的三倍。虽然价格不菲,但是镜子的“魔力”仍然迷倒一大片的皇权贵族,其中头号粉丝莫过于热爱奢侈品和意大利艺术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世。弗朗索瓦世对镜子的痴迷,使得他不断地抢购精美的镜子。根据文献记载,1532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订购了一面镶嵌有黄金和宝石的穆拉诺镜子、第二年又订购了13面镜子,1538年又订购了11面镜子。由于弗朗索瓦一世对镜子的狂热,以致其后代们及百姓与镜子都缔结了不浅的牵绊。1664年,法国将威尼斯的造镜技术引入,路易十四特意在凡尔赛宫兴建了座设置了300多面镜子的镜廊(Galerie des Glaces),为的是展示这一工艺。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在王室宫殿、贵族宅邸,平民住所中便时常看到晶莹璀璨、反射出烛光或枝形吊灯的装饰豪华的镜子,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了室内装饰品。

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洛克艺术风格盛行时,造镜的工匠也将那用写实、幻觉、装饰形象构成的一种富有动势和戏剧性效果的艺术风格融合到镜子的制作中。今年4月,在纽约佳士得便有一对此时期的镜子上拍,该对镜子是爱尔兰乔治三世时期制,作于1764年的木制涂金镜(编号Lotl54/S3ale2305,估价为2.5万~4万美元)。平面的镜子镶嵌在经匠师精工雕琢的镜框中,镜框边缘刻有几何图形装饰,四周被镂空雕制的花卉缠绕,叶子均呈“C”形滚动状。该场拍卖中还有另外一对爱尔兰乔治三世时期制作的木制涂金镜(编号Lot30/SaIe2305,估价为2万~4万美元),其风格与前述的镜子无差,但是却较之更富有戏剧及幻觉效果,不在沿用传统的那种矩形镜框,而是使用了花口形,旁边虽然也是用那滚动的茎叶花卉装饰,但是其动势更大,在镜框的顶部匠师还精雕了一只栩栩如生向外探身展翅张望的鸟兽,如此奇幻的装饰,使镜子就如童话故事中的魔镜一般。受到中国瓷器的影响,到了18世纪中期,欧洲匠师们也开始将一些彩瓷画镶嵌到镜框中作为装饰,这场拍卖中编号Lot346/SaIe2305就是此类的镜子(估价2万~3万美元),该镜子是一面18世纪中期西班牙工匠制作的镶嵌彩瓷画板木制涂金镜。

进入19世纪,镜子的艺术性更加多元,动植物及蜿蜒线条的装饰充斥着整个镜框。左右对称、工整的四方的镜框造型已不再是潮流的主导。欧洲各国的 镜框同样各具本土特色,英国镜框一般较为朴素简单,以檀木桃木上雕刻水果花卉居多,德国、意大利的镜框则材质各异,琥珀、象牙、彩陶和玻璃等。这些镜子的魅力直到今天也从未被削弱,许多的藏家仍然乐意用高昂的价钱竞得一面属于自己的艺术之镜来装点家园。如2008年6月18日在伦敦佳士得一面大约制于1675年查理二世时代的镀银镜(Lot 295/Sale7561)便以7.325万英镑成交;2008年6月8日在伦敦佳士得一面18世纪中叶乔治二世木制涂金八角形镜子(Lot 30/Sale 5971),以9.005万英镑成交等等。当代实验装饰性镜别具风格

如今人们对镜子的收藏,除了囊括富有历史意义的古董镜,还涵盖现当代的装饰艺术镜子。20世纪的镜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装饰镜中,艺术风格比过往更多元、更自由。匠师们除了延续以前如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经典风格外,还将当代的实验性艺术风格融入其中,而且不少设计师、艺术家也参与到装饰镜的制作。在现当代的装饰艺术镜设计中,以20世纪法国首饰设计师和装饰艺术家莱恩・沃特林(Line vautrin)设计的镜子最引人瞩目。沃特林设计镜子的独到之处是其能将金属和玻璃运用自如,创造唯美、魔幻、神话般风格的镜子,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有品位的买家。20世纪60年代,碧姬・巴铎(Brigitte Bardot)、弗朗索瓦・萨冈(Fraoise Sagan)和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等都深受沃特林设计的镜子所吸引,争先恐后地抢购那些艺术品,时至今日,也不乏追随者。让・鲁瓦埃(JmanRoyere)等同代的时尚大师,也将沃特林的设计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

沃特林曾经前往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和开罗瞻仰古代的装饰艺术,这几乎影响了她一生的创作风格,她的创作异于装饰艺术的传统风格,而融合了古代东方的浪漫风格,作品中呈现了梦幻般的诗歌和幽默。沃特林是一位追求创新与实验性的艺术家,她在镜子的边框和造型上做了大量的尝试,大胆地运用树脂、玻璃、黄铜等材料,营造了东方古典艺术风格。被称为“金属诗人”的沃特林,亦乐此不疲地用但丁和新浪漫主义诗句赋予作品主题。2009年5月28日巴黎佳士得以12.7万欧元拍出一面沃特林制作于1955年的“带刺的太阳”(Soleil a Pointes)镜子(Lot42/sale5565)。这面镜子是沃特林“带刺的太阳”系列中最大的一面(该镜直径有88厘米),艺术家利用黑色及金黄色的金属碎片错落有致地围绕在圆形镜面旁,以仿造太阳照射的形式。沃特林同样以太阳为灵感设计的装饰镜精品众多,风格也各异,如2005年在纽约佳士得以16.8万美元拍出的“太阳”(Solaire)镜便是其中一款。沃特林的作品看似随意,却让人感觉到无限的创新,这或许便是创造力的奇迹,也是艺术家通过不一样的技法在艺术中无休止实验的奇迹。

上一篇: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后分析 下一篇:蕴含七千年工艺的精雕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