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6-08 02:45:1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规律,然后在每次发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快的体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数学学科的魅力,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数学程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教学 兴趣培养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规律,然后在每次发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快的体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并与肯定的情绪色彩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是学好数学的最佳催化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数学学科的魅力,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数学程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结合教材,感受数学之美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数学美有别与其它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把数学的美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会逐步改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项式定理时,二项式系数的特点用杨辉三角去解释是必不可少的,而杨辉三角本身就是非常美丽的对称图案。又如在合情推理一节可以介绍给学生欧拉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二、挖掘教材,体验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两条互相交织的线,这一说法是印度数学家高塔姆・慕克吉在不久前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在统计学中,数学甚至可以用来避免疫病流行或减轻它们的影响力。当我们无法对全部人口采取免疫措施时,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人必须注射疫苗以减少风险。在艺术领域,数学仍然无处不在。音乐、绘画、雕塑……所有门类的艺术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得到数学的帮助。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与数学密切相关。如分期付款、个人投资理财以及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都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予以解决。在统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每日的学习时间,生活费用进行统计,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统计的方法,而且给自己今后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供了依据。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的体验成功。

三、设计课堂,用心感悟数学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主体实践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内,必须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广阔空间,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学时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新课标》和课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教材内容与形式达到和谐统一。教学方法上,对学生分组,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为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标新立异。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能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越能发挥他们智慧的潜能,迸发创新的火花。

四、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某一成功,必然产生愉快的情绪;若是不断地获得成功,则学习数学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稳定的联系,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具体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加大题目难度让学生解答,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功感。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在班上及时表扬,鼓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小组模式会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较少象过去那样消极被动;学生之间相互提供了关于自己学习的深度及如何学习的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一个人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大脑组织的机能,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新。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一旦有了兴趣,学起来就能兴致勃勃。通过学习兴趣的陪养,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探求创新,便能养成多思、好问的好习惯,并能取得好的成绩。

上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