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城市的交通设施规划

时间:2022-06-08 02:20:56

浅谈中小城市的交通设施规划

摘要

城市的交通设施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它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随之产生的有关交通发展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作为大城市的缩影,中小城市在向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提前预见了诸多交通问题的可能出现,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城市的交通问题,为将来发展提供保障,这是我这篇论文所要着重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物流中心城市停车设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绪论

我国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的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要求我们要加快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疏通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联系通道,利用对外交通条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对策。

2.中小城市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2.1.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

根据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60137―2011中所述,交通设施用地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包括城市道路用地、轨道交通线路用地、综合交通枢纽用地、交通场站用地及其他交通设施用地,这是一个综合的城市交通体系,它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一经确定,实质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

2.2. 中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存在问题

2.2.1超宽道路红线的设置: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各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改造上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和交通条件,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素质,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要求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及交通环境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往往却事与愿违,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攀比,建设超标准的宽马路是要不得的,即浪费了国家的土地资源,也违反了国家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政策,美好的愿望是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的基础上,科学的加以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的设计才是确实可行的。建规[2004] 29号《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中所述,城市主要干道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40米,中等城市不得超过55米。

2.2.2过境交通对中小城市中心城区的穿越:过境交通常常是大多数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沿过境交通两侧发展的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沿用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也同样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过境交通在中小城市的中心城区穿越,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布局、城市干路走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景观,对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3.4“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这个问题在中小城市的现状建设中尤为严重,在中小城市中,由于历史原因,道路往往以一块板的居多,(少数新建城区部分有三块板及两块板的道路横断面结构)道路交通网络功能不分,交通性、生活性不分、快慢不分。城市越发展,中心城区越壮大,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要求也就越高,既要“通”又要“达”,还要有景观要求,这些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将对未来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详细分析现状交通条件并且对未来交通发展做到合理的预测,远近期相结合,并充分借鉴其它省市及国外城市交通发展的宝贵经验加以利用,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2.3.5重要交通节点交通阻塞:中小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比如说长途汽车客运站,火车站、公共交通首末站、货场等的设置往往是相互结合,集中设置,位置也是位于中心城区内,形成城市对外客运、货运的枢纽,方便了旅客、市民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堵塞,特别是位于中心区边缘的体育设施、文化设施、没有与城市的公共交通有一个很好的联系,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造成拥挤成为必然。

3.针对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3.1.提倡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轻轨、轮渡、市内航运、出租汽车等。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交通模式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针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规模、自然地理特性合理采用公共交通工具为市民服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之成为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必要时可以设置交通专用道,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3.2. 建立完善的道路等级系统,充分规划好市内交通、市域内交通、城市与周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大力发展物流仓储用地: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理、经济的运转和发展。

3.2.1城市道路等级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道路系统分级宜为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局部中等城市可根据需要开设快速路),功能分工明确,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性道路适当分离,适应各种交通的特点和要求。

3.2.2道路的红线宽度适宜,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不再是同一个界线,中小城市要坚守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界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局部地区还可设绿化控制线,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为道路拓宽留有发展余地,也可美化道路景观,城市市容。

3.2.3物流仓储用地,在新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60137―2011中物流与仓储合并成为城市用地大类,物流中心近年兴起,在大、中小城市建设中被普遍重视,是组织城市货运的一种新的形式,是以对外交通(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的货运枢纽为中心,包括仓库、批发、城市货运运输,甚至包括小型加工、包装工场等组织在一起的综合性中心,减少了多个环节中的不必要的周转;从而减少了自身的往返运输和城市的交通量。中小城市的物流中心宜集中设置为一处,(也可安排若干次一级的物流中心,通常结合商业中心与工业区设置)通常布置在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有的还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货物流通的经济合理和货运车辆的集疏,并大大减少了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的混乱。

3.3.合理的布置交通设施,加强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包括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等。

3.3.1在中小城市,主要涉及的是过境高速公路、铁路等与市内交通的交叉问题,为了城市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形式,暂时无法建设的,应预留出立交的发展用地,以保证快速交通的畅通与市民出行的安全。

3.3.2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指城市中的社会公共停车设施,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中的公共停车设施安车辆行至和类别可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合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大城市关于停车设施的建设可以充分借鉴,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当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小汽车的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居民出行在很多中小城市中,自行车已逐步缩减,未来,小汽车、公共汽车将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这就要求城市在开发建设各种城市用地时,适当配建相当规模的停车设施,特别是在城市重要节点处以及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当中。不要使人为车辆的不当停靠成为阻塞交通的原因之一。

结论

中小城市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当中,要立足现状、因地制宜,以大城市的发展作为借鉴,妥善处理好城市交通问题,使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计划出版社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60137―2011

上一篇:全球化多平台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 下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