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集体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

时间:2022-10-18 10:09:54

浅谈农村集体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

摘要:本文阐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通过利用遥感影像制作工作底图,实地进行权属调查,将获取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GIS软件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建设。

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宗地统一代码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广西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下发了《转发国土资源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指导意见的通知》,按照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部署,要求利用二调工作成果,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一、数据库建设主要任务

在鹿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 建立包括行政区划、地籍区划(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宗地统一编码、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和文档于一体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以实现各种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的查询、统计与分析。

二、数学基础

1、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

2、 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4、 比例尺:采用 1:10000 的比例尺;

5、 分带方式:按 3 度分带。

三、技术流程

鹿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是通过扫描外业调查成果、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库建设而成。将外业调绘确定的宗地图数据扫描矢量化后将宗地图拼接,提取出权属层数据后进行拓扑处理,确保没有拓扑错误。然后按照建库标准建立属性结构,参照所有权发证资料录入相关属性,并对发证资料进行扫描。最后将矢量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挂接扫描件,能通过软件自检,符合相关要求才能输出图件、表格等成果。具体技术流程图如下:

不合格

不合格

按要求归类命名

1、数据采集与处理

1.1土地利用数据采集

以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将各土地利用图层提取出来,并检查属性结构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不符合的则要按照要求修改。缺漏的图层如地类图斑注记、线状地物注记、零星地物注记需要重新生成。所有土地利用要素图例、图式均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规范要求修改。

1.2权属数据采集与处理

(1)界址线、界址点采集

从收集到的所有权宗地图矢量数据中分层提取界址线、界址点,拼接成全辖区的权属数据。并进过重叠线处理、自相交处理、微短线处理等拓扑处理,得到一个无拓扑错误的界址线图层。利用数据建库软件的根据界址点剪断界址线功能,在界址点处打断界址线,使之符合数据库标准。由于界址线的属性具有方向性,所以规定宗地界址线按顺时针首尾相接,前进方向左侧定义为外、前进方向右侧定义为内。数据库中除了不能重叠的界址线的矢量数据以外,还要有界址线的属性数据,这些属性数据对应了所有宗地的界址线。对原始的界址点成果表及其他测量成果进行核对,确定坐标数据无遗漏或错误。对于界址点的电子文档数据,检查其格式、精度等,确保数据的正确转换;对已建数据库中的界址点进行核对,确保其精度。

(2)权属区处理

权属地物层:将界址线拓扑构面,并赋予宗地层的标准结构。

争议区:从2011年土地变更数据库的地类图斑中提取权属单位名称中包含“争议”的图斑,根据“权属单位名称”相等为条件合并,并赋予争议图层的标准结构。

国有区:从2011年土地变更数据库的地类图斑中提取权属性质为“20”的图斑,根据“权属性质”相等、“权属单位名称”相等为条件合并,并赋予国有区的标准结构。

(3)属性录入

对照已发证的材料,逐宗地的录入相关属性,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宗地的属性录入。依据外业调查资料在建库软件中逐个宗地录入属性数据;利用Access、Excel等软件集中录入属性数据,并通过地籍号与矢量数据关联。

(4)宗地统一编码

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要求,结合鹿寨县已划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对所有权宗地统一代码进行转换。转换完成后编制新旧代码对照表,做到“见旧知新,多码并行”。

2、扫描件采集与处理

2.1扫描件采集

将收集到的所有权宗地材料,按乡镇―村委―宗地的顺序,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对宗地表格数据进行检查,包括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归户卡等,检查表格的规范性、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等,并对错误进行更正。

2.2扫描件处理

对JPG文件进行裁切、纠偏、旋转处理,以宗地为单位建立文件存储。并按规则对每一张JPG图片命名,命名方法为“地籍号+文件题名+顺序号”。

3、数据入库前质量检查

数据入库前要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检查合格的数据方可入库。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精度和完整性检查等。做到宗地覆盖不重不漏,宗地代码不重号,与宗地资料一一对应。

以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将经过以上步骤处理的土地权属数据和地籍区、地籍子区数据依次导入到数据库中形成专题数据。通过系统提供的工具,将扫描件导入到数据库中,实现发证资料与数据库的联动。

4、数据入库后质量检查

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确定检查项,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完整性检查等检查内容,配置相应的参数,确认检查项目。

5、成果汇总

经过数据入库后的质量检查后,数据库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利用建库软件提供的图形输出功能制作了图件成果,并根据建库的实际情况编写文字报告。

四、数据库功能和应用

1.数据库功能

集体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编辑与处理、数据检查、信息查询、数据变更、统计分析、成果管理、登记发证等,主要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日常土地登记发证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2.数据库应用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建立,利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查询、统计、分析、输出、登记发证等功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土资源部门日常地籍管理业务。除了所有权的登记发证外,还为其他部门业务提供集体所有权的数据,如征地管理、土地规划等。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结束了以往手工查询的低效率,而图形、属性、档案材料的一体化管理更有效的实现“以图管地”,满足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一张图”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与已有MapGIS农村、城镇、电子政务等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为了保持数据库的现势性,要对数据实时更新,以及对数据库软件进行功能改进,及时培训数据库应用人员,尽早发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上的作用,全面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五、数据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建议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具体的问题及所采取的相关处理措施建议如下:

1.跨地籍子区宗地编码问题

由于宗地统一代码编制规则中代码的前12位为地籍子区编码,当宗地跨越两个或多个地籍子区时,其地籍子区编号用“000”表示;宗地跨越两个或多个地籍区时,其地籍区编号用“000”表示,地籍子区编号也用“000”表示。

2.“飞地”的宗地代码编制

依据地籍“属地”管理的原则,“飞地”按照其所座落的行政区划内的地籍子区进行统一代码编制。

3.一证多宗地问题

在已发证的集体所有权资料中,有一本发证材料里有多宗地地的情况,建库同样构建权属区,在原地籍号字段填写同样的旧宗地号,而宗地统一代码则按要求按照其坐落的地籍子区顺序编号。

参考文献:

[1] 刘晓.奏响农村集体土地发证“四部曲”――平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经验[J].南方国土资源,2010,(01)

[2]蒋小蕾、刘义志、张朝昱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研究[J].江西测绘,2011(04)

[3]刘元志、吴盛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及数据库建设[J].国土资源导刊,2012(07)

[4]胡波 基于“3S”技术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及数据库建设 成都理工大学 2013

上一篇:建筑幕墙防火材料选择及防火要点 下一篇: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