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与农艺结合探讨

时间:2022-06-08 01:27:55

农机与农艺结合探讨

摘要 农机与农艺是支撑现代农村粮食生产的重要方面,农机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而农艺则为粮食的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并且对农民进行合理的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该文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及途径,以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 农机;农艺;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 S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13-0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1]。尤其是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农机下乡、先进农艺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助力。党的十之后,生态经济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为实现农业生态化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

1 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

1.1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农业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农机与农艺相互关联、互相促进[2-3]。农艺的进步需要农机设备的功能支撑,而大批的新型农用机械不仅节省劳动力,而且提高了效率,农民实现了增产就会安心于农业生产。例如,在棉花的生产中,抗旱、耐碱的棉花种是农艺的结晶,而先进农业机械提高了采收率。从反面来看,农艺的进步如果没有农用机械的支撑,新品种的农作物在嫁接、施肥、保温等方面达不到要求,农作物增产得不到提高。总之,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

1.2 高效农业离不开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高效、精细化农业离不开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对于农艺技术的专家对农作物栽培、土壤酸碱度和肥力观测、农作物抗旱、抗寒、抗虫特性的研究,需要对农田进行科学的试验和观测,高科技农机为精细化农作物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在液体培养丝瓜、番茄等农作物时,需要对液体培养环境进行检测,对空气中的CO2浓度,在外部气温变化时需要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控制,这些都需要新型农机来完成。

1.3 生态农业离不开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当前我国提出了“生态经济”战略,农业生产投入将会继续增加。生态农业也就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将自然作物品种进行合理的培育或者改造,以达到最大的产量,并且在农作物废弃部分的处理上,需要农机进行打包和存储。例如,利用农村的沼气池和池塘的结合,将农业肥料进行发酵供给农民生活之用,将发酵的废渣用作池塘水产作物的食料,形成良好的循环,达到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2 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的途径

2.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我国每年有6 000~7 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的贡献率为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很低。这种现象同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体制,尤其是与推广人员推广能力有关。农场职工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质量。因此,要调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布局,加强基层农技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4-5],注重外延力量的培育与利用。依托当地组织机构,发展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和农业科技示范农户对农业科技的带动作用。

2.2 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支撑体系

政府要大幅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建立公益性推广的公共投入为主的投资体制,农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农技推广工作必须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来完成。财政预算上,农技推广业务费用与农技人员工资支出分开预算,保证农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基层农技人员积极主动学习农技新知识、实践新技术。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注重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合力机制。

2.3 加快农艺与农机技术推广方式转变

实现“四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即由以技术推广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宣传转变,由以数量和产量为中心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以传统技术服务型向以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型转变,由以单一技术服务向综合性技术服务转变。

3 结语

新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好人们最关心的粮食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机与农艺的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为现代农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不断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快农民对新农艺和新农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努力。

4 参考文献

[1] 邱梅贞,李金生.中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2] 李世武,陈志,杨敏丽.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4):10-13,17.

[3] 梁井林.做好农机农艺融合任重道远[J].现代农业装备,2011(5):44-45.

[4] 周俊.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角色与能力定位探讨[J].南方论刊,2010(9):87-88.

[5] 郎春雷,王立民.如何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2):116.

上一篇:歙县烟叶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桂平市农民家庭经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