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沦为“二线城市”了吗

时间:2022-06-08 05:03:16

香港沦为“二线城市”了吗

2015年香港旅游业遭遇寒冬,同比入境游客减少70万,尤其是大陆游客减少了80万,对香港旅游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另外,地产业在2015年下半年也开始了调整,在最近的住宅用地拍卖中,成交价甚至比大陆的南京还要低很多。因此,有舆论认为,香港开始丧失其作为全球性金融和商业中心的优势,正沦为“二线城市”。

当核心经济支柱开始熄火,香港经济如何自我拯救?是时候重新思考陆港两地经济关系了,唯有如此,才能以香港自己的方式解决当下的棘手问题。

自2003年开通“自由行”以来,大陆游客就成为香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最近几年陆港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将大陆游客视为“蝗虫”等,排斥与仇视大陆游客的声音不断出现,这些情绪与态度也自然反馈到大陆社会之中。加上最近几年大陆游客出境游的选择在增加,香港所具有的魅力和吸引力在下降,过境香港却未必在香港住宿。在香港“占中”之后,陆港两地社会的舆论在发生质变,到2015年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在持续增加,但是到香港的内地游客却大幅度减少,如果陆港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调整和改善,想必这一趋势还会继续。

笔者曾听闻一位已经算中产的中年男子说,就应该把那些抗议的都抓起来,永远是错不了的。笔者很震惊于这样简单而粗暴的态度,但是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与立场。随着陆港关系的密切,双方都需要更加冷静地面对自己,面对彼此。

近二十年来,香港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体经济转移到大陆,依靠制造业实现工业化的香港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很多人认为,香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是目前香港经济困境的根结,香港还需要回归到制造业。这种观念似乎有点“恨铁不成钢”,但是,金融业、旅游业并非依附性的经济,毋宁说是一种高级的工业经济状态,是高智能的经济,也是香港经济借助大陆经济腹地实现经济升级的支点。无论金融业还是旅游业都需要在法治的环境下发展起来,这也体现了香港的核心竞争优势。最近发生的旺角暴乱,以及一些极端分子的言行都潜藏这一种威胁:如果破坏甚至摧毁香港的法治精神,那么香港经济也就失去了核心支撑。

法治与自由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香港人对过去一百多年来所形成的法治的信仰发生了动摇,那将是香港的悲剧。无论香港特区政府还是香港社会都需要避免社会走向民粹化与暴力化。旺角暴乱中出现的暴力行为以及随后一些年轻人比较极端的表达也令人不安。香港社会积累起来的戾气正在成为社会平衡发展的威胁。

香港存量资产超过8万亿美元,而GDP则只有2700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到香港的潜力以及活力,存量财富增加了香港的腾挪空间,但是活力缺乏则限制了年轻人发展的空间。地产―金融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吸纳了巨量的资产,但是却无法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进而言之,经济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被公平地分享,所谓的溢出效应并没有发生,因为经济体系的末端神经出现了严重的阻碍。而地产价格的普遍上涨带来了房价与租金的上涨,对香港的商业、旅游都是不小的打击,事实上变成了对普罗大众的财富剥夺。由此,普通的香港人自然有种被剥夺感,而不断涌入的大陆游客就变成了不断积累的社会怨气的发泄对象。

因经济结构的畸变最终传导社会层面,地产霸权的说本身就印证了这一点。未来香港还是要发展共享经济,纾解当下累积起来的怨气与戾气。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大陆,也是中国经济整体升级与提升的关键支点。在日渐紧密的大中华经济圈中,香港需要重新定位,在经济分工中寻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创意产业、旅游业、医疗业、金融业等都是香港大有可为的产业。陆港同时面临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既有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对香港来说,唯有重新对接内地经济腹地,才能找到经济增长的广阔天地。

(摘自海外网2016.2.22)

上一篇: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疾病53例护理... 下一篇:谱负Lévy过程位势测度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