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层次地看待小学的 『翻转课堂

时间:2022-05-11 10:56:13

如何深层次地看待小学的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的巨大活力,在教育应用领域掀起前所未有的高潮:电子书包“MOOC”“微课”“翻转课堂”……一系列的新生事物令一线教师目不暇接,仿佛一夜之间,我们所熟悉的教学模式突然发生了更大幅度的改变,令一线教师茫然失措。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翻转课堂”,怎样去理解其意义并投入其中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深层次地看待“翻转课堂”及其意义,特别是要认真对待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及其意义。

一、“翻转课堂”是教育发展的体现,是时展的产物与需要

纵观古今,教育一直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农业社会的个别教育、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再到信息社会的终身教育,教育无处不流露出需要与时代同步的痕迹:教育目标与时代需要同步、教育手段有时代特征、教育模式与生产技术相联系,教育对象随社会组成而变革……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就像仓央嘉措的诗歌《见与不见》中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教育的变革也是如此,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变革着自己!与其被动接受,莫不如主动迎接。至少可以尝试去观察认识一下,而不要畏难回避,或者直接地简单否定。

变革并不是全盘否定,并不是摒弃传统。先圣孔子所处的年代距今已远,但是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观点千古流传,虽为古代,但与现代并行不悖。“任何时候,技术都不能替代教育,它只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技术的变革仅仅是技术,不等于教育变革的本身。

“翻转课堂”,将学习新知的环节调整到课堂之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接受新知,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在学生的头脑中给予信息技术一个正确的定位,这在信息时代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实质的存在,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地处理“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对其甄别、加工,成为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翻转课堂”是什么,不是什么

人们对突然出现的“翻转课堂”这一名词感到陌生,但是细观起来,“翻转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却是教育人耳熟能详的。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教育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却总是遇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情况、学生家庭背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快慢……总是不能看到我们理想中的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言,我们还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学生所要面对的诱惑很多,有很多东西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收获快乐,学生怎么可能自我控制,独自通过学习,去追求自身的成长呢?

“翻转课堂”不是视频替代教师,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情况、对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在教师的一定引导下观看视频(视频中有关于暂停或重复播放,思考问题的提示),它可以在教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自己困惑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反复地、重点地学习;而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翻转课堂”中所需要的视频,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加其吸引力。由此来看,“翻转课堂”与蒙台梭利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蒙台梭利为学生创设的活动环境是实体的,“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的活动环境是网络的。

此外,我们一直强调教学要体现层次性,让“好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了”,但在常态教学时,很难做到。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己兴趣方面先行一步,通过点餐式学习,一举打破中小学课堂教学齐头并进的模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局面呢?

三、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该做什么

当越来越多的学校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时候,不知是否注意到实践中以中学及大学居多,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改变,要从娃娃抓起。

首先,强化对学生学习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制作视频微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需要教师投入数倍的精力,因为孩子的关注点、兴趣取向不一定相同,匠心独运、设计精巧的微课视频才能吸引注意力薄弱的孩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应从小学乃至幼儿园抓起,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翻转课堂”不能随着视频的结束而结束,它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去思考,在结束之后有收获,要让自己的思维随着视频的展开而旋转,把视频展示的知识吸收到自己的头脑中去。所以,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思维习惯与思考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因人而异,需要重点培养,从小培养。

第三,形成自我检测与接纳能力。如果看完了,想完了,“翻转课堂”就结束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不为自己所关注的知识与要点很快就会被遗忘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具备自我接纳与自我检测的能力。 (下转46页)(上接39页)自我接纳――在同等的学习条件下,有同学看完一遍视频就什么都会了,有的同学即使看几遍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学习过程的“快”与“慢”,是一个无所谓的存在,关键,在于学习之后我们都学会了。同时,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善于“自我检测”,对于检测出现不满意的结果,也不能气馁。而自我检测与接纳的能力,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个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应该是孩子越小越好。

第四,应有从扶到放的过程。“翻转课堂”本身就强调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进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只不过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需要监督,但随着这种学习模式的逐步开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家长或老师就可以逐步由辅导、陪伴到最终隐身,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

四、为“翻转课堂”而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首先,教师应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找出有效激发学习欲望的“触控点”,以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方向,使之有效完成学习,所以教师设计教学的用心程度和导学思路,在提供给学生课前学习的视频资料和导学案的设计中会有所体现,教师也必会倾其心力,精心设计。

其次,教师根据自身兴趣与教学风格,学习并采取一定的录制技术,为“翻转课堂”录制微课视频,并能掌握高效的检测与监管交流平台,实现师生、生生的学习互动。在观摩重庆聚奎中学的模拟教学过程中,语、数、英三科教师借助三个软件,并独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而软件的应用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不同的学生的关注。

第三,为“翻转”到位,教师需要储备许多优秀教育资源,包括一些教育平台网址,联盟友校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得多了,学得多了,就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逐渐培养起教师不断学习的习惯,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其专业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下一篇: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疾病53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