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河南的缘分

时间:2022-06-08 03:51:54

【摘要】孔子虽然不是河南人,却和河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祖籍即为河南夏邑;周游列国时,孔子的大部分游历都在河南。从古代文献出发,详细分析了孔子和河南的缘分。

【关键词】孔子河南缘分

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实在是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他的学说不仅已经对中国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还继续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大家都知道他是鲁(山东)人。其实,孔夫子名为鲁人,实为豫籍。他的一生和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事业也是在河南发展起来的,他周游列国,实际上是以河南中心的政治学术活动。以此而言,说河南为中心的政治学术活动。以此而言,说河南是孔夫子的第二故乡,实不是妄言。

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家语》上说:“孔子,宋微子之后……睾夷生防叔,畏华氏之人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这两本书中所述的谓“孔子”、“其先宋人”的“宋”,就是现在的商丘市。商丘市所辖的夏邑县县志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夏邑县有古迹还乡祠,在县城北十五里。知县孔繁洁撰写《还乡祠重修记》云:“夏邑县有还乡祠,记我祖至圣先师祠之所自始,前碑尽之矣。余自幼读书时考其世系,知我祖发祥于鲁,实肇基于宋。夏邑在宋地,先代世为宋卿,食采于斯,此省墓还乡之所由来欤!”历代的夏邑县令,骚人墨客,做诗吟赋,以颂孔子先祖之庐墓。根据正史及地方志记载,目前学界对孔子祖籍商丘市夏邑县的问题已取得了共识。

孔夫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他所游的地方,大体上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各诸侯国。孔夫子从鲁国先到卫国(河南淇县)。卫国国君给他六万石的俸禄,遭人忌恨。好多人在卫国国君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卫国君便疏远了孔子,派士兵名曰保护,实则威胁监视。孔子害怕遭受迫害,在这里住了十月左右便离开了。孔子从卫国想到陈国去(今河南淮阳),路过匡(河南长垣县境),被当地人围困,认为他是鲁国曾经为害匡人的阳虎,被围了多日。孔子叫自弟子宁武子到卫国为臣,才得脱此难。后来,孔子又从蒲(河南长垣县境)到卫国,他见卫国国君荒淫奢华,便又离开了卫国。孔子想从曹(山东菏泽)到宋国(河南商丘)去。他在宋地一棵大树下演习君臣大礼。宋国的司马要杀孔子,并把孔子师徒乘凉的大树的拔去。孔子不得已便离开了宋国。临走的时候,孔子还假装镇静地说:“我是天生的大德之人,他又能怎么样我呢?”孔子从宋国到了郑国(河南新郑),和他的弟子们失散。孔子一个人站在郑国的东门,有一个郑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站着一个人,他的脑门子像尧,他的脖颈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但是从腰以下却不及禹的三寸,疲惫失意的样子像一条没有主人的狗。”子贡把这话向孔子说了,孔子听了之后笑着说:“那个人说我像某某人,不一定是真的,但说我像一条失去主人的狗,倒是实情啊!”此后,孔子又在陈国、卫国、蒲国来回走动游说,不得已又到陈国,后又辗转于蔡国(河南上蔡)、叶国(河南叶县)之间。在这期间,他受到长沮、桀溺等人的嘲笑。但是孔子还是东奔西走,周游列国,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陈国的时候,楚国用重金高位来聘孔子。陈国、蔡国的大臣们恐怕孔子到楚国去之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便派兵役在野地里围困孔子。这时孔子既不能上路,又没有粮食,实在是穷途末路。但孔子以琴瑟伴奏而歌唱,表现出一种胸怀大志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后来楚国派兵来接孔子,才免于难。后业,孔子又从楚国来到卫国,最后又回到鲁国。周游列国共十四年。

由于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他在河南一带的活动便有了神话性和民间传说性。特别是孔子困于陈的故事,神话的因素与传说的因素更为强烈。根据《绎史・孔子类记一》载: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在路上看见两个采桑的女子。孔子随口吟道:“南边的枝条窈窕北边的枝条长。”两女子随口答道:“你老夫子游历陈国必定要断粮。九曲明珠不知道如何穿,还得回来问我们俩。”孔子到了陈国,果然被兵包围,命令他把九曲明珠穿起来,才能解除围困。孔子不会穿,便派子贡等人回去询问那两个采桑的女子。这两个采桑的女子告诉子贡:“用蜜涂抹在丝线上,在丝线的一头系上蚂蚁,用烟熏蚂蚁,蚂蚁便钻进明珠孔里,这样九曲明珠便穿起来了。”孔子依照两个采桑女的话穿明珠,解除了这场灾难。另外,据《搜神记・十九》所载:孔夫子被围困于陈国,在馆中弹琴唱歌。夜间,忽然来了一个身长九尺有余,浑身穿着黑色衣服、声若洪钟的人。孔子的弟子子贡和他交战。打了好久,不分胜负。孔子看那黑衣人两股间有鳞甲,便断定这是鱼变的精灵。孔子便教子贡击其两胯间。不一会儿,浑身黑衣的人倒在地上,露出原形,原来是一条鱼。子路将大鱼烹调好,大家开饭时吃着鱼肉,味道极为鲜美。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陈国。另外,汉末大文学家蔡邕在《琴操・孔子厄》中说:孔子在匡地,叫颜渊牵着马走过匡城。匡人以为是阳虎来了,因为孔子和阳虎长得相似,阳虎曾经迫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围住孔子师徒,好多天也没有解围。孔子师徒饿了好几天。子路拿着宝剑要和匡人拼命,孔子批评了他。孔夫子弹琴唱歌,音调非常哀凄。这时恰好有大风刮来,把匡人刮倒好多。这样,匡人才知道孔夫子是圣人,便解围而去。

这里的好几个记载,都有民间传说与神话色彩,历史人物成为神话人物。但我们认为,这些民间传说与神话色彩并不是荒诞无稽之谈,也不完全是迷信,而是人民群众以世俗和夸张的心理,将孔子塑造成为一个形体禀赋都和常人不同的人物,孔子逐渐具有了神性,最后将他推向神人的宝座。孔子的神性与历史人物姜子牙、关云长的神性过程是相似的。而孔子的民间传说性与神话性,大都和河南有密切的联系,他的学说、身世、政治活动等与河南密切相连。他祖籍河南夏邑,周游列国又主要在河南境内进行,中原文化又把他传说化与神话化。由此可见,孔子和河南的关系是何等地密切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2]马.绎史.齐鲁书社,2001.

[3]干宝.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

上一篇:贸易便利化背景下中韩通关便利化合作新思路 下一篇:关于穆棱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