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做法

时间:2022-06-08 02:11:12

浅析职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做法

摘要:提高职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的平衡衔接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中首要问题,现针对烟台一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做法来探讨此问题。

关键词:调整课程 模块教学 校企联合

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企业所需与学校所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达不到企业的技能要求,甚至部分学生因此转行。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烟台一职服装专业近年来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

一、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体制

1、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及时增加专业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减少数学、语文等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的文化课课时,及时增加实训技能所需课程和课时。例如:将服装结构制图课由原来每周五节增加到每周八节;工艺课由原来的每周六节调整到每周十二节。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为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人才所需,近几年课程又陆续增设了服装CAD、专用设备使用、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原型裁剪、服装主题设计等。

2、实现模块式教学

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按章节授课为模块式、项目教学,将实践技能教学划分为可供操作的若干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将企业常见的生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以项目为纽带,按生产加工工艺来设计实训步骤,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系统训练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将服装缝制工艺划分为三个模块、十二个项目(如:女裙模块、西裤模块、衬衫模块等),通过模块的训练,使学生由浅入深,更加系统的熟练掌握服装缝制工艺中各种服装款式的制作,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3、改革专业考评方法

将以前的专业理论卷面考评改为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考评方法。例如:将服装结构制图由原来100%的理论卷面考试,更改为理论占总成绩的40%,实践制板占总成绩的60%的考核方法;缝制工艺由原来的零部件考核更改为成衣制作。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考核难度,但却引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强度,提高了技能水平。

4、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打造名牌教师队伍

利用一切时间带领专业教师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让专业教师根据各自的情况,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不同方面的专业培训与进修,到工厂和企业进行挂职煅炼。教师在培训学习中更新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学方向,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教师在挂职煅炼中了解到市场所需,能及时丰富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的技术性人才。

二、以集团化教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训练为辅助构架校企联合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1、校企联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校企结合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周期,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同时受益。烟台市目前有服装企业数千家,其中多数知名企业都已加入服装职教集团,企业员工的保有量一般为最低数,频繁会出现员工短缺和工期紧迫的窘境,服装加工中的简单工序也需要一些初级工人参与。利用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则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在校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学生的所学及时有效的与实际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利用服装职教集团优势,协助集团成员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这样既解决了企业因员工不足造成延误工期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训村料和订单不足的现状。针对在校学生不同年级专业技能的差异,一年级的新生以简单加工为主,例如:剪线头、定位等基础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基础训练;二年级学生则可以进行服装的简单加工,例如:床上用品的加工等,以培养学生掌控机器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在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则可以进行服装的整体加工与制作,以提高学生岗前适应企业的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联系使学生在校就能够接触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掌握较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

2、与服装设备公司联合――实现对专用设备的掌握

当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没有实现对学生的专用机培训,这样使专用机工人成为市场的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填补市场空白,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和就业层次,我校服装专业加强与服装设备企业的联合。成功与日本brother和JUKI公司国内办事处联合,于2007年10月实现了服装设备公司对专业教师的第一阶段培训,并开设了学生专用机初级操作课程。通过设备供应商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的初步技能培训;通过校企联合,即专用机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掌握服装专用机的深层次使用,专业教师对专用机的使用达到应有水平之后,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的专用机操作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3、与服装软件公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层次

服装产业发展至今,许多传统的产业模式已经改变。比如说服装制图,企业在批量生产时主以电脑制图,许多服装高等院校已经明显减少了手动制图课程以电脑制图为主,通过专业设备输出。这就要求服装职业教育必须实现技能培训的高移,满足学生提高技能层次的需求。例如:该校2003年成功实现与北京日升天辰公司的合作、2008年实现与日本YUKA软件公司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实现了软件公司对在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就可以掌握较为先进的制图工艺。通过学校与毕业学生的联系,将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水平。而学生对服装专业软件的掌握,从侧面也拉动了相应服装软件的推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蠃”思路。

总之社会与市场的不断变化就必须让我们职业教育始终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使专业实训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上一篇:发挥学生主体性 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 下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