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个性化:语文课堂美的期待

时间:2022-06-07 10:35:50

教学个性化:语文课堂美的期待

教学个性化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教学品位等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习惯、兴趣、气质以及思维方式、行为、价值取向、知识能力基础等,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是一个语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活动过程。其任务和目标是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掌握、运用语言,养成习惯并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关系到语文目标的有效实现。追求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是我们亟待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 触摸文心,探寻文本解读生成的“陌生点”

教师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是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前提。我以为,触摸文心,着力探寻文本解读的陌生点是个性化解读文本行之有效的方法。何谓文心?简言之,文即语言文字,心指作者的心灵、情感、思想。从语文教学理论层面来看,一要做到文从心出。不能只将“文”作为语言知识或文学、文化知识的例证,而不触及“文”中之“心”;二是心在文中。不能脱离“文”而抽出思想、理念作形而上的宣讲。这样的“借题发挥”,不仅脱离了课文之“文”,也脱离了作者之“心”,和教材与语文教学已经无关了;三是循文会心。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这个中心,引导学生从领悟“文”面之义(字义、语义、用法、表现特点)入手,感悟“文”后之“意”(意味、情意、意念、用心、意图)。这里的关键,是找到每一篇课文“文”与“心”的契合点,而且是最具匠心的那个“点”,我们也称之为“陌生点”。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六上)一文,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细读文本,在师生送别的场面,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祖国波兰在危难之际,肖邦为什么却要离开祖国远赴巴黎?他为什么不留下来和老师同学并肩战斗?而这恰好是学生阅读的“陌生点”,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点。以此展开,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肖邦到法国深造是为了发挥他过人的音乐才华,是用音乐作“投枪”,作“匕首”,对沙皇俄国进行讨伐和抗争,这是号召波兰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力量源泉,是鼓舞祖国人民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战斗号角!同时,根据文本第四自然段“总――分――总”的叙述特点,运用“领――分――合”的形式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肖邦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思念祖国的炽热情怀。弥留之际,这位39岁的音乐天才带着亡国之恨,坚决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相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材的第一阅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把隐藏在文字表面下的文化内涵“还原”,强化并传递,用以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这一份传递,也许并不可能将文本作者本身真实的写作意图、思想内涵完全照本传递,它要受到教师知、情、意、行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身处的不同年代,不同的人生经历,都会使教师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意产生差异,因此,我们强调文本解读的“这一个”,即对教材文本的处理应该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这个“异”就是教师个性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在遵循课堂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对教材作带有教师自我体验的多角度解读,努力探寻文本解读的“陌生点”,“教”与“学”的恰当“联络点”。当然,教材处理的个性化还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二、 独具匠心,磨砺教学风格形成的“关节点”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是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文无定法,教无定法。”教学风格的形成呼唤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充满个性,用不同的形式,非规律的变化,积极优化教学过程形成的“关节点”,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创新语文教学艺术。

1.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思路要新颖,富有个性,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读出文本的个性,进而根据文本个性,结合学生个性,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思路。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六上)可以采用“内容呈现(自由朗读课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交流对话(师生、生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链接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表达阅读体验”的方式进行;而《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下)则可以采用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体会质朴的文字中所包含的自然美、人情美、社会美;还可以从引领学生从学习文本写作手法的角度设计教学思路,如,《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六上)通过选取典型人物、多角度侧面烘托人物特点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安塞腰鼓》(苏教版六上)采用“好一个安塞腰鼓”复沓、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独特的艺术魅力,等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就是学的法子。”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必拘泥于“情境创设”“整体感知”“自主探究”“拓展延伸”这四部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上做文章,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底线――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思维)、想(想象和联想)等能力,立足于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熏陶。思路应是千姿百态的,有创造性的。同时,我们还应找准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个教学思路的“突破口”。

2. 锤炼个性化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总是喜欢听有个性的语文老师讲课。善于诵读的,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善于表述的,那生动、精彩的描绘,能将学生引入教材美的境界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个性化语言来打动学生,力求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情感沟通,进入教学的意境中去,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促进个性化解读课文。

3. 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个性化的语文教师成功之路,还在于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这取决于语文教师鲜明的个性和教材固有的特点。个性从不相同,因而课堂教学氛围的个性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我们应力求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竞争、创新的课堂氛围。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表现力,营造了强烈的个性化的教学氛围,把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界。再者,“茶馆式”“书场式”等活动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让语文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但是,我们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都是为了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展示,更好地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阅读活动本身是带有明显个性烙印的,而阅读教学就是把这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认识、理解再集中进行展示,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研讨。默读让人深思熟虑,浮想联翩,深入品味;朗读让人激情澎湃,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尽情表露,动人心魄;分角色表演,在绘声绘色中走进人物内心,对人物的感悟直接加以表达,因而显得精彩纷呈;而有时师生间对作品的互动演示,也可以用教师之心串起学生之心以和作者之心一起跳动,而达到作品呈现的最佳境界。这样,个性化的阅读因学生不同生活体验、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见解认识的呈现而使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闪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里绽放,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日臻完美,以理服人、民主宽容的人格精神在这里完善,良好的精神素质和道德品德在这里潜滋暗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及精神在这里得以塑造,人类知识精华也在这生动活泼的方式中自然而然种入学生心中。

三、 顺应童心,培植语文目标达成的“生长点”

个性化阅读教学,体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具有个性色彩的独到见解、独特感悟,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最为迷人、最为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这时,学生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见解将充分展现,学生具有个性特点阅读感知的所有疑难与困惑将全面铺开,教师抓住这些课堂的“生长点”――学生的智慧的萌芽,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就会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1. 个性化体现的质疑讨论式学习。质疑讨论式是一种以学生的疑难提问、学生的见解研讨为中心组织课堂探究交流的方法。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全由学生的问题而即时生成。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阅读、感知、理解的舞台,教师主要起沟通与“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于自己的感悟、理解,如何做到让人信服?学生自然会去挖掘,寻找文本依据,从而带动了更深层次的阅读。对质疑问题的提问和讨论,一则可清楚地了解学生理解的层次,再则还可以了解学生关注的重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侧重点与倾向性的把握。通过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讨论、探究,组织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得到有效发挥。如教学《最佳路径》(苏教版四下)引导学生探究:格罗培斯按照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与法国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联系?这样的设计为什么是最佳路径?

2. 个性化体现的辩论演讲式学习。辩论能在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辨力、应变力;而在有声有色的讲演中表现学生论辩的逻辑性、条理性。这两种口头表达的论辩方式应用在文本阅读的感知教学上,可尽情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阅读教学充满个性张力。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四下)让学生论辩: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教学《说勤奋》(苏教版四上)《陶校长的演讲》(苏教版五上)《谈礼貌》(苏教版五下)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比拼,等等。

3. 个性化体现的表演交流式学习。表演交流式是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表演激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作,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形体、声音加以演绎表现,从而达到对文本阅读深入理解与体会的课堂学习方式。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本的方式,既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也能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个性才华、领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使阅读理解更具个性特点。戏剧、小说等作品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如《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四下)《负荆请罪》(苏教版六上)等。

4. 个性化体现的写话表达式学习。写话表达式是用书面形式来体现学生对文本阅读之后的感悟及评价。这个写话过程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刻的感悟、更全面的把握。写话是极具个性色彩的思维创作过程,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理性见解和感性认识。而写话表达,则把学生阅读感知的精彩个性世界以学生间互动的形式在课堂上“现场直播”。一字字,一句句,就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课堂闪烁,绽放在学生展示个性魅力的璀璨天空。学生在写话说话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展露内心世界,也从同学的交流中学会如何深入思考,如何阐述主张,如何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从而把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推向更深层次的探讨。如教学《爱之链》(苏教版六上)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聚焦语文课堂,追求个性化的教材处理、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要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精髓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追求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学困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语文课堂之美,美在探究,美在实践,美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个性张扬的摇篮,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巴学园”。我们期待着。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淤溪中心小学】

上一篇:给作文评语注入活力 下一篇:在多彩生活中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