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词”

时间:2022-06-07 10:05:06

重庆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词”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各级执政者智慧、胆识和良心的一场大考。

近年来,重庆围绕“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强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两江新区、地票、惠普模式、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气势如虹的创新探索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重庆模式”。

从本质上讲,“重庆模式”就是重庆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果。

转变发展方式,表面上看似千头万绪,其内核就是三个词:低碳、协调、惠民。

关键词之一:低碳。就是推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棕色经济”,向以科学、环保的新兴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为此,重庆在三个方面大胆探索: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重钢等一批企业环保搬迁,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使企业集团化、产业集群化,形成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六大支柱。三是做大现代服务业。以加工贸易中心、电子商务结算中心为主体的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日渐兴盛,同时大力发展物流、会展、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四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及节约利用。

关键词之二:协调。就是经济增长从以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区域发展也趋于平衡。重庆的做法是:一是提振城乡消费,打造由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构成的消费之都格局,同时推动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刺激农村消费。二是补上出口短板。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打通出口大通道,构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出口平台,形成以人为本的员工服务新模式,引进惠普、思科、富士康等IT巨头,正在形成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三是建立“一圈”对口帮扶“两翼”的机制。对“两翼”区县完善城市功能给予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筹资50亿元帮助“两翼”建设园区。目前,“两翼”经济增速超过“一圈”,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关键词之三:惠民。就是推动以GDP为核心的增长向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发展转变。重庆实践有三:一是投入3000亿元,着力推进“民生十条”。二是“唱红打黑”,提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开展“三项制度”、“三项活动”等活动,密切干群关系。

得益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庆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去年,重庆在超额完成能耗、减排任务的同时,经济保持14.9%的增幅。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幅超过17%,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转变发展方式的很多做法,对西部乃至全国都有普适意义。因此,“重庆模式”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启示有三。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庆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比如,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钢环保搬迁。又如,引进加工贸易结算中心和研发中心,抢占“微笑曲线”高端环节。还比如,以人为本,推出“民生十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重庆转变发展方式,借鉴但不机械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吸取其精华,灵活运用于本地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住房双轨制,在借鉴新加坡等国经验的基础上,重庆提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全新模式。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重庆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如土交所,不仅架起城市反哺农村的桥梁,让农村分享到改革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

(作者系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副处长)

上一篇:两江新区:撬动内需的支点 下一篇:“妈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