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中的“洋为中用”

时间:2022-06-07 09:26:26

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中的“洋为中用”

摘 要:对于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中“洋为中用”观念的形成背景及应用形式进行分析和阐述,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该观念的进一步理解,为研究民国初期艺术设计转型情况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洋为中用”

“洋为中用”的观念较早地可以追溯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与主要目的是“对外御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同的是,民国初期“洋为中用”观念更多地运用到与民众生存密切相关的生产与生活事务上。

1 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中的“洋为中用”

民国初期,禁锢民众思想和行为的专制制度已被废黜,民众在思维取向与审美心理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想与形式被顺利地引进中国,促进了民国初期我国艺术设计思想的变革。在设计师与民众的双重鼓动下,“洋为中用”的艺术应用模式逐步显现。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中的“洋为中用”观念持续了近代知识分子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初步解决了艺术设计思想与形式中的观念之争,暂时调和了民族危机时期艺术设计思想中“西洋化”与“民族化”的矛盾。

2 “洋为中用”观念的应用模式

2.1 外国艺术设计思想为中国所用

民国初期,传统伦理道德与习俗对民众思想的钳制力已经减弱,民众中“崇洋”观念盛行。外国传统的装饰主义设计思想与20世纪初流行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被中外设计师们不分历史时期地引进中国,这些设计思想对于国人来说都是新的观念。在欧化问题上,民众持开放态度,认为欧化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时引进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的设计思想,能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实用、新颖、便于与中国设计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各项艺术设计服务为主,如“广告不可忘却之一点,即吸引顾客之法”“广告多新颖奇特惹人注目”“包装精致博他人欢心,所以商人能费些少的费用,必能推广货物的销路”等。西方近代“以人为本”的卫生、舒适、方便等设计思想被传入中国,改变了民众对于传统住宅设计的看法,使得民国初期住宅设计更加科学化、理性化。如“卫生以清庥肴展馕至”“新式住宅,最需要的条件旧式‘安适’和‘便利’,而同时必须处显示,显露着‘科学化’”等。

西方艺术设计思想的引进与学习,促进了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外国思想为我所用,既能迎合民众的生活与消费心理,表现出艺术设计中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国际化特性,又能促使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紧追时代步伐。

2.2 外国艺术设计形式为中国所用

国外艺术设计思想的引进的同时,民国初期设计师也在大胆引进外国艺术设计形式。形式的引进与应用最初以模仿为主。“中国工厂仿造之洋货,现已日有进步”的报道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商品造型设计中外来元素审美需求的增加及仿造外来样式水平的提高。民国初期机制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技术,以仿造外国产品样式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早期应用外国艺术设计形式的主力军。民国初期,无论是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是民众的消费意识,都为应用外国艺术设计形式提供了基础,并为设计师学习和应用外国艺术设计形式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前提条件。

民国初期,在学习外国艺术设计的形式上,经历了从早期学习样式的装饰性、多样性向以人为本、功能主义设计发展的基本历程。早期学习的外国样式偏装饰主义设计风格,如维多利亚风格样式、“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样式、“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设计样式等,直到20世纪20年代,逐渐过渡到向功能主义设计形式学习为主的阶段。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住宅设计、家具设计等方面,在形式上都有很强的模仿性与结合中国国情的应用性特征。如在广告设计领域,为吸引顾客注意力,商品展示中“商店有效西法,将电灯装入橱架之内”、在建筑及住宅设计中采用几何设计样式、注重以人为本、功能为上的设计形式等等。外国设计形式为我所用,其功能性的新形式的设计如“窗牖嵌以玻璃,则明亮而透光”等适应了新时代民众注重改善自身生存质量的使用要求。

2.3 “中西融合”设计手法与国民审美心理

民国初期,民众审美心理出现多样化特征。接受过新知识教育的年轻人和在大中城市生活的居民思想比较开放,比较容易接受西方设计样式,并在认识到西方某些设计观念与形式优越性的条件下,具有对外国设计形式的较强烈的使用与审美需求。而在经济相对落后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区的民众尤其是年纪较大、传统思想保持较好的老年人,则在审美心理上仍然具有很强的传统守旧性特征。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一些民族责任感意识强烈的知识分子也在呼吁“急需建设保持我国民族及民族性文化,以维持我国民族生命”。他们积倡导民族形式,以应对日渐盛行的崇洋观念及经济领域国货销售不畅问题。这种情况下,一种“中西融合”形式的国货设计品开始流行并影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旗袍是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过程中“中西融合”综合外国现代裁剪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典型代表。

民国初期,民众热衷于“中西融合”的综合设计样式,如现代材料的包装盒上印制民族传统图案,中式图案上运用西方版式或增加西方元素等等,既能满足自己崇洋审美心理与价廉物美的便利,又能从根本上找到民族情感的寄托。当时学者评论民众的“中西融合”审美心理及“洋为中用”设计样式时说“在旧式的房屋外面砌了些红砖,就算是洋楼,这是中国人心目中之西洋建筑。……打着锣鼓的新戏,时装美女的月份牌,这是中国人心目中之西洋艺术。”“中西融合”成为民国初期艺术设计思想变革中“洋为中用”的重要思想,一方面是出于民众对西方设计功能性、经济性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尊重,“洋为中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3 结语

民国初期艺术设计变革思想中的“洋为中用”观念,很好地解决了艺术设计中的中外思想之争问题,是中国以设计师为代表知识分子和开明民众从民族立场出发利用西方设计观念与形式的“中庸”化路径。其“洋为中用”学习国外艺术设计思想与形式及设计处理方法,直到今天仍然给当代设计师在利用外来设计思想与形式方面以很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坚瓠.“欧化”的中国[J].东方杂志,1923(4):1.

[2] 天翼.家具改良说[J].进步,1913(1):2.

[3] 中国仿造洋货之进步[J].中外经济周刊,1924(67):33.

[4] 周免烦.居室卫生谈[N].申报,1921-10-02.

上一篇:《会展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纯钨零件上深小孔加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