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06-07 04:20:20

浅谈“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

摘 要: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生源,与“80后”相比,他们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自我意识强,因此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应注重从集中管理向大学生自我管理转变,使原本的“以管理为中心”变为“以引导学生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目的”,促进“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实现对“90后”大学生的人性化、灵活化管理。鉴于此,本文主要对“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自我管理机制 构建

大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有关资源进行自我整合,并在有效的管理方法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组织及自我评价等一系列教育,目的是塑造出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形象,达到高效教育的目标,这一过程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本文结合学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际,对“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作用

1.1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及管理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填鸭式”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1]。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也由之前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对大学生的管理,实行自我管理模式既能减轻学生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又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意识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自主管理各自的事务。

1.2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知识体系中,综合素质可分为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两部分。其中,专业知识主要在于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的构架与体系,而人文知识则在于构建常识构架与体系。在能力体系中,又可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一般智力能力。在高等素质教育中,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自我教育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看他们能否符合自身的主体地位,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达到不断完善自己及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2]。

1.3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条件

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了解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在成长中的意义。采用自我管理机制,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及独立人格,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拥有良好的自我判断力与是非辨别能力。

2.当前“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不足

2.1某些“90后”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

(1)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大学期间,学校过于重视专业成绩,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忽视了道德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专业能力虽可达到社会需求,但道德情操与社会发展脱节,从而无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2)责任心不强。目前的教育,大学生的责任心与自我管理的成效有着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缺乏责任心,会缺少积极的生活心态,自我管理意识不强,面对诱惑时无法抵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3)集体观、大局观不强。“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及表现欲望非常强烈,而集体观念较差,缺乏大局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特立独行,不利于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由于缺乏大局观,在实践中过于重视眼前利益,个人和集体产生分离,影响学生的成长。

2.2某些“90后”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1)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能力大多是经过后天一系列的学习计划的设计、学习时间安排而取得学习成果的一种能力,是学生自身智力和非智力优势结合并进行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对学生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意义[3]。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是进行自我管理的前提。(2)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不佳。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若不能合理分配时间,则意味着自我管理机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且会打乱原计划与安排。若情况严重,则还可能使学生对自我管理机制失去信心,进而不参与自我管理。因此,合理分配时间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3)自我约束力不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充满了各种诱惑,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大学生自制力缺失的表现很多,主要包括生活放纵、专业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处理问题消极等[4]。不管身处学校或社会,自我约束能力都会对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大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正确引导,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措施。

3.“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

3.1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

(1)加强坚实物质环境的构建。大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必须有良好的物质环境作为保障。在优良的校园环境中,学生能够找到归属感与安全感,即使面对繁重的压力,也能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以释放。(2)加强和谐精神环境的构建。和谐的精神环境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学校应积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既要保留校园的传统,又要注入新的文化气息,努力建设和谐的精神环境。

3.2重视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认真做好大学生党风、班风、团风等建设工作。以党风带动学风,以团风促进学风,以班风建设学风。在良好的学习风气中,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2)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学生管理者应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指导自身成长,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重视学生管理者的自身建设。学生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构建的重要基础。

3.3重视对“90后”大学生自我规划能力的培养

(1)提高大学生对学习能力的规划意识。大学生管理者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规划指导,保证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时间学习,达到规划学习的目标。(2)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明确自己今后应做什么、怎样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树立自己的理想,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产生推动作用。

3.4重视对“90后”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重对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既有利于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在该阶段掌握并总结社会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是自我管理机制应用于社会的重要体现。(2)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学竞赛或发表学术文章,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自我形成创新意识,敢于面对机遇和风险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特殊群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经过十二年苦读进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从未成年步入成年,心理还不够成熟,因此,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激活其自我管理意识尤为重要。

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是适应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套管理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及自制等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从各方面加强管理,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发展,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刚,李才俊.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2]范晓光.试论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2(8):28-29.

[3]廖琪丽.基于持续改进目标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0(7).

[4]任雅洁,于德辉.浅谈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J].商,2012(7):190.

上一篇:大众消费时代 新模式茶餐厅面面观 下一篇: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