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需求放缓隐忧

时间:2022-06-07 11:07:01

外部需求放缓隐忧

如果追踪近期公布的全球宏观经济指标,上一季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相比美国,欧洲经济活动更为强劲。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但它的确降低了欧元区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欧元区7月采购经理人指数较4月峰值后开始的下跌行情回升50%以上,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至周期高点。这些信息传达出明确的信号,即西欧经济已经加速,强于预期的动能正延续至本季度。

近期的负面信息主要来自美国:2010年二季度年化修正后GDP数据显示,美国当季实际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增幅2.4% (预期为2.8%)。而一季度增幅从2.7%向上修正为3.7%,既往数据显示经济衰退程度比此前公布的更为严重。最重要的是,修正后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资本支出及库存累积增长强于预期,而消费者支出增长滞缓,储蓄数据向上修正。

除了美国,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在二季度亦有所放缓。6月工业产值下降。7月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触及17个月来最低水平。二季度GDP增长与固定投资增长一同放缓,主要受针对住宅行业及限制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紧缩政策拖累。令人鼓舞的是,近期欧元的反弹为上述下行风险提供了缓冲,因此系统性风险依旧较低,现在看来出现“二次探底”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正如此前预测,有三大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私人领域的需求――已经转守为攻,向好的基础似乎已得到巩固。但全球制造业的下滑趋势表明增长动能将进一步放缓。7月数据表明经济放缓的步伐比我们预期要快。

未来经济反弹要持续下去,最终销售及劳动力市场需要转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因为库存周期及财政刺激举措效应将逐步消退。但私人领域的需求在今年已经转守为攻,这是我们预期即使制造业产出增长减缓,经济扩张仍将继续的核心理由。

必须注意到,对于美国及其他发达经济体,私人消费和最终需求尽管今年有向好趋势,但其增长速度仍然缓慢,并不足以带动就业率增加,至少现在看,美国就业情况仍显低迷。加上信贷及房产市场仍然疲弱,使得私人消费和最终需求的增长缺乏动力,这也是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面临的风险之一。

当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实际利率低于20世纪70年代任何时间的利率水平。市场仍在期望美联储能出台更多举措刺激美国经济,但名义政策利率早已处于低端,如果经济增长滞缓或通货膨胀预期下滑,通过调整利率来提供进一步刺激政策的空间将很有限。

至于中国, 2010年下半年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外部需求疲软及工业领域库存大幅调整的可能性 (7月订单/库存比达到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鉴于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及发达国家可能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我们对今年下半年的前景难以抱有极为乐观的心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美国经济增幅下滑至2%左右,加上美国消费者逐步提高的储蓄比率,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较过去十年将有所减弱。与此同时,政府控制信贷扩张的各种举措所造成的影响,以及4月中旬以来针对住宅领域的紧缩政策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我们相信,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中国政府制定宏观政策依旧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特别是中国决策者越来越担心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及中国出口领域的前景。最近总理重申维持“灵活的”及“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应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宏观挑战,央行也重申其在今年剩余时间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后都可能存在上述担忧。

在外部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中国不得不调整其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政府计划侧重社会基础设施支出,并调整政府的收支组合,未来几年倾向于更多地在教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及养老金方面进行投资。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由于收入不平衡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将降低中国家庭储蓄率,特别是解决预防性储蓄居高不下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从而提高普通家庭的消费意愿。家庭消费的持续增长将帮助支撑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实现8%的增长。但在转型期间,特别是未来2年至3年内,中国要保证经济增长不会进一步下滑,是否能及时提振内需促进转型则至关重要。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投行副主席

上一篇:当心福利最大化的短期困境 下一篇:刺激政策退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