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教学例谈

时间:2022-06-07 10:48:58

品德课教学例谈

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有价值。如,在学到与父母沟通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当你想与父母沟通时存在哪些困难。有学生说:“我觉得父母不对,想与他们讲道理时,父母总觉得我还小,什么都应该听父母的。根本就不给我说话的机会。”还有学生说:“父母虽然听我说了,但却说他们走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他们的不会错。”我又引导他们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讨论后学生觉得,主要是父母眼里的自己就只是个孩子,认为孩子听大人的不会错。

再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让父母重视你的意见,能让父母把你当大人一样的平等交流?这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表意见,都希望能解决这个困扰他们的问题。各小组汇报后总结,有提出在家里不在像孩子一样的任性,多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家长意识到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这样他们就能改变对我们的孩子观,就能听听我们的意见了。

有小组提出,给父母写一封信,说出我们的感受及观点。但是言辞要恳切,这样父母更容易接受等等。我提出:用你认为最适用的办法,给一个星期的时间,看看都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不少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在家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很多。知道分担家务活,心疼父母了。语气中难掩的欣喜和欣慰。我想,不用再问学生效果了。当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哪怕一个小小的问题时,知识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否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产生冲突的原因。学生一些善良的,正确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让他们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如果怀疑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知识没有什么用,甚至失望。那时候老师讲再多,他们也听不进去了。因此,我觉得我们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你们该怎么怎么做”而是让学生讲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实践,然后自己总结出“什么情况下我最适合怎么做”如:当新闻里“碰瓷”事件不断时。学生不禁会提出这样一些疑问:“以后看到老人摔倒,我还敢扶吗?”“如果因为怕遇到碰瓷所有人都不扶摔倒的老人,那真正摔倒后需要帮助的人又该怎么办呢?”我一听到这些疑问,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正义之气受到了挑战。既不能一棍子打翻,全部不扶,也不能盲目地遇到就扶。于是,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准备情景假设表演,看看哪个组的办法既能让碰瓷的人无计可施,又能不错过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经过小组反复讨论并精心准备,各小组以小品形式展现出来。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如果伤势看上去不太严重的,就叫上两三个人一起,并且拨打110,让警察处理。有的是伤势看起来很重的,就多叫上几个人,并且让其中一人用手机录视频,并扶起伤者,送往医院。我深深的被学生周到的考虑折服了。再让学生讲这方面知识拓展开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到生活中调查,观察,觉得乞讨者里也有一些利用人们善心行骗的人。于是,大家又进入了新的讨论里。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小学 620000)

上一篇:大型塔式磨机减速器的设计 下一篇:浅述“0”型四翻式翻车机本体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