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

时间:2022-06-07 02:50:20

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

关键词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人口素质持续发展

生殖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知情选择等先进理念,其内涵扩展到了更为深层的心理和社会领域。生殖健康概念的出现,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人群对生殖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结果,是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它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的内涵

1994年WHO对生殖健康下了正式定义,并被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所采用。在《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中对生殖健康的定义是:“生殖健康是指在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生殖健康表示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和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1]。生殖健康概念的出现,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人群对生殖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结果,是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2]。它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的关系

生殖健康赋予了计划生育新的内涵,将计划生育、人口和健康结合起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可以说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福特基金会曾提出“控制生育不仅是一个人口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关注的共同点都是以妇女为重点,都是围绕妇女的孕产事件开展工作,两者无根本的矛盾冲突。况且“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本身并非计划生育的最终目的,制订计划生育的初衷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共同利益——生存与发展。生殖健康的提出实际上是为新世纪的计划生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殖健康反映了人们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将计划生育提高到解决人口问题与发展问题并重的位置,提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逐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近30年来,中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减少了约4亿多人口的出生,意味着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实施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方法

生殖健康拓宽了计划生育科技服务领域,避孕节育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中心,是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的首要任务。在加强常规节育技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引进节育新技术势在必行。

计划生育队伍应努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医师执业证”和技术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度。严格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服务质量,我国节育手术并发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0.5‰左右,基本杜绝了重大手术事故的发生。

随访服务是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赢得群众满意的关键环节,也是生殖保健中的重要一环,随访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妥善处理。近年来,计划生育科技服务逐步纳入信息管理之中,为规范管理,应及时掌握信息,做好科学指导工作。

做好优生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实现计划生育的总目标。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宣教咨询服务。婚前检查,孕前指导,选择妊娠的最佳年龄、时间;在孕期指导孕期保健;对产后指导正确哺乳、喂养方法和科学育儿及避孕节育措施指导,确保母婴健康及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落实。

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生殖健康概念的提出和引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把生殖保健服务、促进性健康纳入到计划生育规划中,拓宽了计划生育服务领域。

生殖健康水平偏低,会影响计划生育的实施效果。如婴儿死亡率高的地区不易接受计划生育,生殖道感染可妨碍宫内节育器和杀精剂的使用,生殖道肿瘤可妨碍宫内节育器和避孕药的使用。反之,不安全的计划生育可损害母婴健康及夫妇满意的性生活。人工流产后遗症(感染、穿孔、出血可能导致下一次的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死胎、低出生体重等),绝育术后的感染可能导致障碍。中国生殖健康的核心仍然是计划生育。由于影响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因素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人口政策、妇女权利、保健服务等诸多方面,这就决定了解决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合作,还需要通过妇女赋权这一重要途径来实现。

总之,生殖健康是一个全新的综合性概念,必须从以人为本的广义去理解。加强对生殖健康的宣教,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服务。计划生育工作要在提供和改善生殖健康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为出发点[3],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享有平等才能享有健康-关于在生殖健康领域倡导性别平等讨论.中国妇女报.

2田翠琴.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的关系的探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会发展所.

3顾宝昌,主编.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国际观点与动向.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6:262.

上一篇:“90后”医学本科实习生一对一临床实践教学指... 下一篇:中医护理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