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

时间:2022-06-07 02:15:45

高职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

[摘要]服务性学习强调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符合高职学生培养特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具有重要

意义。学校服务性学习模式是以专业课程学习为基础的服务活动,是配合学科或课程而安排的,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规

划。在对高职院校服务性学习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加大学校及教师投入、加强服务性学习过程引导和体

验、整合创新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是推进高职服务性学习教学及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胡蕙芳(1976-),女,江西上饶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研

究。(浙江宁波315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服务型学习’的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项目编号:SCG120)和宁波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宁波高职服务性学习模式及流程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188-03

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在

20世纪

60年代始于美国,

确立了服务性课程的地位。许多学者指出服务性学习是学生教

20世纪

80年代末在全美一千余所大学和学院正式推行。2006育乃至公民教育的有效教学法,更是提升高等教育效能的有效

年,服务性学习课程被纳入台湾各大学的评估指标,在制度层面方案。服务性学习强调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符合高职

学生培养特点,研究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

教学及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一、服务性学习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服务性学习教学方法

服务性学习是透过有系统的设计、规划、督导、反思及评价

来达成设定的学习目标,是服务与课程学习的相互结合,也就是

在服务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效果,服务性学习被看成是美国教育

家杜威(Dewey)“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念的发展。

服务性学习是一种自经验出发的教育理念,注重从提供服

务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强调透过反省去观察、体会自己实际的

经验,通过实践经验与其他知识的配合,形成新的概念及行动策

略。Gregory(2008)认为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的需求是服务性

学习开展的驱动力,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Reflection)

和互惠(Reciprocity)是至关重要的。①

服务性学习也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单向讲述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缜密与有计划地联结服务工作与学业知识,让学生的行动

对社会服务有实质的帮助;而学生透过系统地引导,面对环境、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省与思考等过程,提升学习动机,加强理

论应用及涵养人格。1990年,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认为

服务性学习应融入学校课程,应将学生学习的教室扩展至社区,

有助于学生在社区真实生活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新技能与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对他人关心的情感。服务性学习不仅是联结

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更把学生的学习空间从教室、学校拓展到社

区、社会。学生的老师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所有受服务对象

等皆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及指导的对象。

(二)学校服务性学习模式

服务性学习与传统社会服务的最大不同在于服务与学习的

相互结合,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美国学者

Sigmon按照服务与

学者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四种基本型态②,如表所

示。例如,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活动,偏重服务工

作,但是服务内涵与课程多无关联。还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实

习课程,偏重于学习专业相关技能与增加实务工作经验,重点不

在服务对方,更无所谓激发学生关怀社会的责任感。

从广义上来讲,学生所从事的一切服务活动都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产生影响,因而所有服务活动都可看做是服务

性学习。但严格意义上的服务性学习更强调服务与课程学习的

紧密联系。美国“全美及各州服务条例(1993)”将服务性学习分

为学校服务性学习(Academic

Service-Learning)和社区服务性

学习(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两种模式。前者要求服务

性学习设计的内容必须服从于课程目标;服务必须整合到课程

中,通过多种类型课程作业的方式进行反思及评价;学校而不是

社区在评价中居主导地位。学校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一种以学

生为中心的,服务与反思的整体教育过程。③Mary进一步认为

学校服务性学习要取得成效,必须结合教育学规律和课程教学

目标,否则,它只是一个“感觉良好(Feel

Good)”,但效果较少的

学习经验。④实际上,学校服务性学习是以课程为基础的服务活

动,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规划,并且经由定期安排的课堂

讨论、心得写作等反思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

技能。

二、高职服务性学习项目课程设计环节

国内外服务性学习实践表明,高质量的服务性学习项目课

程设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教师必须考虑社会各类组织(政

府、社区、企业)需要和学生兴趣、知识与能力水平等因素,协调

服务性学习过程中的复杂关系。进行服务性学习项目课程方案

的设计,一般须考虑如下主要环节:

第一步:确定服务性学习合作对象。在设计选择服务性学

习项目时,多方咨询各类社会成员、社区团体、商业人士、政府公

务员、学校领导和学生,确认社会组织的真实需要以及学校及社

会组织中可能的资源。

第二步:制定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服务性学

习目标,并把服务性学习目标列入课程培养计划之中。

第三步:项目的详细计划。在教师的主导下,各方参与者一

起对服务性学习项目进行详细计划,制定活动日程,建立账单,

分配任务。

第四步:获得必要的财政与资源支持。这些通常考虑从当

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街道社区、家长以及其他的相关组织中

获得帮助。

第五步:项目实施与反思。按照既定计划开始实施,并在实

施过程中不断对项目进行持续的评价。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对实

践经验进行反思与分析,以用来进行评价与改进项目。

第六步:评价服务活动并庆祝收获。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

关注了服务活动中学生、合作方以及其他团体的收获。最后还

需要对参与学生及合作伙伴的服务性学习成绩进行肯定和庆

祝,以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的习惯。

开展有效的服务性学习,以上的步骤都值得考虑,但并不

是要严格遵守,或者按顺序进行。服务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是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项目差异很大,必须具体安排。并且有一

个基本原则需要注意,即尽可能多地让参与的学生参加规划

过程。

三、高职服务性学习项目课程案例剖析

目前上海、广东以及浙江等一些发达省市的高校及高职院

校对服务性学习模式进行了各种有益尝试。⑤下面以浙江工商

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服务性学习课程组织及设计为例,分

析其实际运营经验,以期为服务性学习理念在高职院校的进一

步推广提供借鉴。

(一)广泛的服务性学习宣传动员

2007年,学院进行声势浩大的服务性学习课程改革的宣

传,以期让全体师生都认识到:是高职学生获得职业能

“做中学”

力的基本和主要途径;是高职教师教学的基本和主要

“做中教”

方法。学院明确提出要打破校内外、学期内外、课程内外界限,

创新性地开展服务性学习项目的开发,举办了各类课程改革报

告和课程班十余次,培训一线教师二百余人,从各个渠道学习和

宣传服务性学习项目课程改革理念及经验。重点在影视动画、

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个应用性

较强的专业开展服务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二)多样化的服务性学习项目及课程

1.校园商品展销会。自

2002年起,学院每年组织一次全校

性的为期

3天的校园商品展销会,经过

10年的坚持发展,2011

年该项目参与者已达

5000人次。展销会由工商管理专业的教

师和学生共同策划,对资金保障、场地规划、参加人员、运营方

式、展位招商、系列促销、二手交易等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学生带

着教学任务在展销会上摆摊设点,做到“做学一体”“知行合

一”。学生亲身体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刻体会课堂所学的

专业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实践、合作、创新等综

合性职业技能。

2.“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自

2005年学院影视动画专

业在精心调研行业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工作室+学生

工作室”为平台的服务性学习项目模式。试行“课程主题+服务

项目”服务性学习教学法,以“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为基

础,设计“课程主题+服务项目、真实场景、团队教学、顶岗实习”

等具体服务性学习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服务性学习氛围。

3.带徒工程。2009年,学院聘请宁波多个行业的首席技术

能手、实践专家为师傅,请他们带学生进入其所在企业,感受真

实职业氛围,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服

务项目来训练和提高其职业能力,做到教学内容与服务任务的

有效融合。实践中,通过成立工作室或注册公司等形式进行实

体运作,各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主体,每个工作室均以一家或

几家企业作为依托,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高职院校服务性学习项目课程推进策略

我国高职院校基于服务性学习的教学及项目课程改革不仅

需要社会各界及政府在财力、政策和其他资源上的合力支持,还

需要学校内部的政策推进和教师的具体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推进实施。

(一)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服务性学习理念强调的是进入社区或其他生产或生活工作

情境中通过服务过程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

有效地联系、整合这些社会资源来安排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

需广泛联系政府、社区、企业、社团协会等多元化主体,广辟学

校、教师、学生与这些组织间的交流机会,仔细分析各方的实际

需求,使每个参与者皆成为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主体。

(二)加大对学校及教师的投入

学校各级管理者需具有“服务学生学习”的新理念,增加资

源投入,制定有益于服务性学习推进的各项制度。服务性学习

除了要在学校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

发挥教师在社区、企业等相关合作主体设计,以及具体的服务及

学习环节中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从制度及经费上保障教师的

基本利益。

(三)加强服务性学习过程引导和体验

服务性学习活动必须符合课程目标,妥善规划活动行程与

内容。活动前,给予学生必要的事前训练。过程中,透过反思活

动,协助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目的与课程目标、个人的努力与贡

献、自己的不足及获得的知能等。反思活动一般包括描述服务

经验(what),反思自己的想法(so

what),以及日后价值观的塑造

(now

what)三个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厘清服务经验带来的省思。

反思的模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例如,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撰写心

得、撰写文章、学生互相采访、拟订教学方案、拍摄与记录、制作

新闻报等,引导学生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事、物。

(四)整合创新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

服务性学习的执行与推动,需在学校既有基础与特色之上,

融合学校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并可结合政府机关、企业协会

以及民间团体资源等共同参与。刘宝存总结了美国研究型大学

服务性学习的多种基本模式⑥,实际上,服务性学习种类繁多、

模式多样、内容广泛,例如中国台湾元智大学服务性学习具体又

分为劳动服务、爱校服务、社区服务、专业服务、深省服务(取代

记过惩处)、国际志愿者服务等。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及合作方

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来进行针对性

的服务性学习项目课程设计。

五、结语

服务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透过计

划性的服务活动,协助学生将学业技能结合社会需求,不仅可提

供学生多元学习渠道,更可从服务过程中了解社会多元需求。

在借鉴这种先进理念及方法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不同学校、不同

专业、不同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服务性学习课

程计划,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服务及工作情境中增强社会服务意

识,提供专业服务技能。

上一篇:高效课堂中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应注重体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