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06 11:51:20

领导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从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底,中央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释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要坚持“四个尊重”、抓住“三个环节”、树立“三个观念”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就如何加强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中央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认识,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全省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始终是重视的。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作为推进科教兴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加大人才开发的力度,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使全市人才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各行各业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等各类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了聪明才智。从1989年到今年,我市先后四次在工业、农业、科教和文化等领域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表彰他们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仅科技人才一项,近三年来,在实施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社会公益项目和重大工程中,就取得科技成果15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8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成果108项。在发挥本地人才作用的同时,我市还通过人才市场等渠道,三年来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3390多人,这些专业技术人才90%以上都奔赴经济建设第一线,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我市一大批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谈成、引进和建设,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科技项目的攻关、推广和应用,以及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品的生产、包装和成功推介,都离不开各类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充分肯定人才工作成绩和人才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人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资源总量偏低。全市现有各类人才21万多,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47%,人才密度仅为5.48,低于全省人才密度平均值近1.5个百分点,低于唐山、廊坊2个百分点。二是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在全市党政干部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包括后取学历)的7659人,不到党政人才队伍的四分之一,而且专业结构不合理,熟悉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工业战线上缺乏熟悉现代企业发展规律、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把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的优秀企业家;在专业人才队伍中,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从事产业技术创新研发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少,懂得技术、熟悉工艺、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少。这些已成为制约大开放和大发展的“瓶颈”。三是人才队伍布局不合理,既存在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又存在人才浪费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缺乏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一方面,现有的人才资源又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仅占到15%,人才对经济领域的直接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历史形成的客观原因,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思想、工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一是在思想上,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重要流动资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时不能把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与加快发展紧密联系,“第一资源”意识相对淡薄。二是在工作上,还没有形成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有效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机制和措施。城乡之间、所有制企业之间、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存在“梗阻”现象,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乡土人才还没能有效纳入视野,人才教育和培训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在用人环境上,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用人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现象,容纳各类人员施展才能的舞台还不宽。特别是在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加快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方面,缺乏突破性、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的“凹地”。

总结分析我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会深刻认识到,人才兴,经济活,事业兴。没有一大批各类人才重要作用的有效发挥,沧州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从目前看,可以说沧州经济发展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争上项目、扩大投资在全市已形成良好的氛围,经济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同样,面对沧州大发展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人才缺乏、人才资源开发不够,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市加快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地位来认识,放在事关能否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把人才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体现在沧州大发展快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二、立足于实现沧州大发展、快发展的任务目标,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

人才工作关系当前、涉及长远、事关全局,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布局、统筹谋划;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真正把人才工作做深做实。我市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沧州大发展快发展的大局,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唯才是举,坚持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并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通过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下大力突破人才“瓶颈”,真正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创业型人才群体、管理型人才队伍和实用型人才大军,为实现五到十年再造一个新沧州的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此,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紧紧围绕全市重点经济工作,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把人才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为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上。沧州的大发展,关键取决于项目建设、扩大开放、民营经济等重点经济工作能否取得大的突破;而重点工作能否突破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适应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我市人才不足的现状,恰恰在这些重点工作上表现最突出。因此,围绕重点工作培养、引导、用好人才是我们抓好人才工作的基本着眼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在重点项目建设上,要把今年我市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服务重点。一方面,积极发挥本地专业人才的作用,通过政策激励,使一大批综合经济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主动走向跑项目、建项目的第一线;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最需要的紧缺人才。在发展民营经济上,重点是要靠产业聚集来实现人才聚集,靠人才的聚集促进产业上档次、上水平。比如,近年来泊头市围绕打造“中国汽车模具之乡”,聚集了2000多名铸造、机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300多人,具有五年以上模具设计经验的研发人员70多人,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肃宁为打造“裘皮之都”,加快推进皮毛产业“二次创业”,积极采取措施招揽人才,建立了皮毛科技工业园、皮毛产业发展研究所,吸引了一大批皮毛产业方面的人才到肃宁进行研发创业。这些都说明,必须建立人才需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有了人才,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在民营经济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把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靠吸引和聚集大批的企业管理人才、产品开发人才、市场销售人才,不断把电线电缆、弯头管件、裘皮制革、五金铸造、信息设备制造、环保设备制造、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真正创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知名产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在国企改革与发展上,要坚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作为大事来抓,特别是要围绕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努力培养一批视野开阔、富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优秀企业家;要通过依托高等院校培养工商管理硕士,选派经营管理人员到省内外知名企业、民营企业、重大工程建设部门挂职锻炼等举措,造就一支精于现代企业运营、擅长资本运作、熟悉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需要指出,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搞好资产重组,又要抓好企业各类人才的重组,既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也不能因为企业重组和破产使大批的企业人才流失。在对外开放上,要围绕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解决对外开放人才匮乏问题,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熟悉外经外贸知识、掌握国际规则和谈判技巧、具备外语翻译和对话能力的专业人才。要对现有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干部和人才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尽快做好向东南沿海地区选派后备干部挂职锻炼、输送干部到高等院校和专门对外开放机构进行培训的工作。同时,还要注重从我市外资、外贸合作经济组织和民间渠道发现人才,为他们充分施展招商引资的才能创造条件。

第二,紧紧围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培养和使用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工人和产业建设大军。一是培训当地人才。要充分利用聘请专家授课、输送农村青年到农业院校进修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业有专长、术有专攻的乡土人才,培养一批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上有关系、有门路的中介服务人才,培养一批农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尤其要围绕发展枣业、草业、林果业、畜牧业,抓紧培养和用好一批“土专家”,帮助和带动周围更多的群众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增收致富。二是科研院所下乡。目前,在我市253个涉农服务机构中,有近1600名农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和利用好这些人才,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组织、人事以及农业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办或领办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他们走到农民群众中推广农业科技、传授农业技术,在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有所作为。三是组织劳务输出。开展劳务输出,既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又是提高农民素质、为产业发展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作为富民强县强市的产业来谋划,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路子,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通过输出劳务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要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吸引那些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以自己的技能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紧紧围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搞好人才规划、引进和培养。海洋经济、临港产业是我市中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必须把对这些领域的人才的使用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一方面,要从全国、全省范围内,确定选择各类适用人才,特别是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海洋产业体系、发展临港产业包括仓储物流、加工贸易、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通过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健全利益共享机制真正为我所用。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发展,根据我市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研究制定培养、引进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人才的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支在海洋经济研究开发、临港产业的发展壮大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人才队伍。

需要强调的是,做好人才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关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两个关系”,一是盘活本地人才资源与引进外地人才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有识人之心、容人之量、用才之胆,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对人才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合适岗位,尽最大努力防止人才外流。同时,对一些急需的人才,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动、培养一批人才。二是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实用人才的关系。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引进一批在做大做强化工支柱产业及线缆、弯头管件等特色产业上,在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上,能够发挥带动作用的拔尖人才;又要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企业技工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人才工作的基础。要围绕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选择一两所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畅通定向培养和就业渠道,把高技能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市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眼界不宽的问题。在人才使用上,既要看一个人的学历、职称、资历,更要重能力、重创造、重实绩,以业绩论人才,谁能出成果、出效益、做贡献,谁就是人才。要突破身份、学历、资历、职称、年龄“五条界线”选拔人才,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类劳动者一视同仁,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员一视同仁,对资历深浅一视同仁,对职称高低一视同仁,对年龄大小一视同仁。二是解决手段不活的问题。研究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机制,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配置,拓宽人才资源的开发空间。京津是人才宝库,特别是北京,聚集了京津冀经济圈70%以上的各类人才。要充分利用临近京津的优势,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联系、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外来智力和人才,参与我市的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和企业重组,努力把沧州建成京津等地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科技人才的创业基地、研究生的实习基地。比如,我市与部分化工院校进行产业对接、建立了北大研究生实习基地,都是吸引人才、引进智力的有效方式,对这些做法要大力推广。三是解决环境不优的问题。一方面,要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更多地注重用项目引才、课题引才、研发基地引才,逐步形成项目与人才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以产业聚才、靠人才兴业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落实到收入分配中,落实到劳动报酬上。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加强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真正把党管人才的原则真正体现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抓第一要务的力度抓第一资源。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发展成果来检验。当前要按照中央和省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抓紧研究制订全市人才工作规划。既要研究制定人才、吸引、使用总体规划,又要制定各类人才开发专项计划;既要提出中长期的目标,又要明确阶段性的任务和要求。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主要责任,班子成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分管战线、分管领域的人才工作。要经常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把握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领导体现到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上,体现到及时研究解决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资源上,体现到及时研究和破除影响人才队伍建设、影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机制、体制和环境障碍上,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和政治保证。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围绕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抓紧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市委已成立全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县(市、区)和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协调指导。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进一步创新工作,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人事、劳动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为人才工作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人才工作。

第三,强化考核,狠抓落实。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紧细化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各级各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并跟上有效的指导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上一篇:乡镇政府的办公与应酬生活 下一篇:求真务实力戒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