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时间:2022-06-06 10:50:59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摘要】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都决定了在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挖掘教材、情感共鸣、古诗文经典诵读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世代相传、中国所特有的、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特点。

文化对政治、经济、人类自身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认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性;其次,塑造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塑造人格,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再次,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人格修养及思维方式——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聚宝盆。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语文课程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渗透了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因为语文教材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也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加之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缺失,都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深入挖掘教材,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语文课文,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作为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题解解读、注释分析、师生讨论等方式把重点转移到文学、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

如在《师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我向学生总结出韩愈三点进步的“师道”思想: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师和弟子的关系的是平等的,倡导和传播古人的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的思想,让他们对老师的理解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情感共鸣

教育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人文基础。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引导学生与传统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专注阅读文本这,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使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自觉抵制形形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三、引导学生诵读中华古今名著

中国古今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诵读中华古今名著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良方之一。如组织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弟子规》《三字经》背诵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和陶冶情操的空间,还锻炼着学生的心智,启迪者学生的心灵。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陈小兰,陈录成.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现代教育信息.20120年5期.

[2]谈玲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青海教育.2009年Z3期.

上一篇:谈职业技术学院课外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