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感生态环境,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06 09:58:47

创设情感生态环境,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压抑学生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情感体验,脱离生活实际等等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已成为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积极发掘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质的提升。

【关键词】创设 情感生态环境 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情感生态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已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成为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到温暖,消除戒备心理,要为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他们相处,以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用真情实感去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发现学生拥有点滴进步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得使用尖锐刻薄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而要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善待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爱学、乐学、主动学。

二、以趣激情,感受成功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像一些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具体和形象的课件,改变教师“独脚戏”带给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运用感观的手段达到提高兴趣的目的;要有意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要利用学生的广泛的兴趣,选取恰当的符合学生口味和特点的教学素材等等。在课堂上创造出积极且充满乐趣的气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在快乐的心境中学到知识。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且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创设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随时呈现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能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营造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称心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问题,一起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他们多种感官并用,在学习中张扬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四、交流互动,营造和谐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境,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共鸣显然是很重要的。为此,在课堂45分钟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互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如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间的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在课堂45分钟之外,我们要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学生,在接触中了解学生,明了学生的想法和问题,明了学生的困惑和需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培养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如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10分钟,话家常,了解学生在社会上接触的人和事,了解学生的喜好,特别是学生喜好的时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发掘学生生活经验,并有意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参观访问、户外野炊等等。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五、以情引情,情感共鸣

“没有情感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而学生情感之火把,必须要由教师的情感之火种才能点燃。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才能使学生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只有在感染与被感染之中,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才能闪烁出智慧的火花。那么,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如何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心灵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在谈话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让教师的真挚之情如蒙蒙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以电话和面谈等形式加强与其家长的沟通;同时,还要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批评学生,在批评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适当地想和看,这样可使批评留有余地,并使批评转化为期待,引发学生向上和向善之情。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师生的情感互动与心灵的互动,才能使教师与课堂共忧愁,与学生同欢乐,从而达到以情引情、情感共鸣的目的。

总之,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创设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

3、丁卫兵?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探微[J]?中国西部科技,2007,(1)。

4、李瑞堂?谈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今日科苑,2005,(9)。

5、《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6、赵伶俐著:《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词汇联想记忆技巧对高职英语词汇学习的作... 下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