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6-06 08:49:23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语言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按照字、词、句、段、篇在不同年级的侧重,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欲望,使语文学科成为培育儿童创新意识的一片沃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其中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可发挥到最高峰。”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以学者为中心》一文中指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潜能。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前提。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

二、鼓励质疑问难,唤醒创新意识

“学贵质疑”,这是十分有道理的。“疑”是读者对文章精读、思考的结果。只有在深入读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疑问。质疑的过程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仅可以开拓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章思想内容的质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以语文教学改革为落脚点,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的驰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上一篇:“家门口”公益电影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注重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