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时间:2022-06-06 06:40:49

浅谈小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现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环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就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m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HE Minxue

(Chibi Chimagang School, Chibi, Hubei 437300)

Abstract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stage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lso a key strategy to realit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primary stag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also show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efec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tage of prim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flaws, aims to explor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resolv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management.

Key words primary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育管理理念及考核制度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中的教育管理理念还相对滞后,其还尚未能与新课标改革进行良好的结合。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教育管理理念的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理念中较少关注到学生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全面发展和培养等。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现行的多数考核制度均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这种制定的存在导致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均是围绕学生成绩的提高进行,而忽视对学生个性、创造力培养等的关注和培养。

1.2 教育管理模式较为陈旧

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中,各学校均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管理改革,小学教育管理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中,其所应用的管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改革和完善。多数学校在改革中仅对管理内容进行了较为简单的改进,而教育管理模式还均保留着传统模式。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固守理念、社会舆论等的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3 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及素质较低

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等均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现状的存在,对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严重阻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中的各种硬件及软件设施均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管理设施,导致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 完善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积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理念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主要围绕着应试教育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工作进行的第一要务。①教育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学生成绩为本。而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已无法与目前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因此,必须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对人进行科学管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的教育管理理念就要求从事小学阶段教育的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道德素质。并且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基本前提,同时还要时刻坚持民主化教育管理理念。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只有坚持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才可有效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管理,提高创新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及时发现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研发新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促进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高。

2.2 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管理的中心

学生的升学率一直以来均是小学阶段进行教育管理的重点目标和重要内容。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主要出发点往往是放在教师授课水平、学生学习成绩等上面。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出发点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活动的进行均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成为被忽略的内容。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管理中,需改变这种上行下效的现象。教育管理者需正确认识教育活动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对其进行积极培养。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阶段进行教育管理的中心内容来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不断增强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及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也在不断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管理者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可有效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与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学校可通过制定任用制度、选拔制度、激励制度等措施来增强管理者竞争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同时,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及时组织相应的教育管理学习和培训活动,让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改革的步伐同时提高,促进教育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外,在教育管理中,还必须保证管理者的责任及权利具有科学的对应性,保证其在管理工作中权责统一,在维护管理者合法权利的同时,对其相应的责任进行完善和明确。

2.4 积极更新教育管理模式

在课改要求中,教育管理模式应以人本主义作为中心内容。教育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对学生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培养。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模式具有浓厚的人文化色彩,其与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种教育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对人的情感、精神自由的关注。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模式高度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差异的尊重,重视对学生个性特点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②

2.5 积极进行考核制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学水平及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教育管理中的相关制定也均是围绕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及学校升学率的提升而进行的。因此,必须积极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其不断完善,使其与现阶段教育改革理念相符合。考核制度不应以学生成绩、升学率等作为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考核制度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品德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作为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估的指标。

3 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推动和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需不断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并对问题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可有效推进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小学教育事业朝健康方向不断发展。

注释

① 刘红霞,廉少华.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2):372-373.

②③ 陈小娅.做素质教育的自觉领导者和实践者――在首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J].中国教育学刊,2012.8(35):188-199.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制创新研究 下一篇:“五段八步法”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