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产品贸易的定位

时间:2022-06-06 05:21:23

论农产品贸易的定位

摘要:针对全球饥荒问题,有关学者提出,贸易自由化是解决此问题的良方。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全球饥荒问题变得更为严峻,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贸易的合理定位,为全球饥荒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农产品贸易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前提。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定位;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048-02

一、引言

全球的饥荒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6年的世界食物峰会确定了一个目标:截至2015年,全球的饥荒人数要减少一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1―2003年间世界上年均有8.542亿人没有得到基本的食物保障(日均摄入热量低于FAO的最低标准),而2002―2004年间这一人数上升为8.616亿。若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则这一数据会更大。可见,世界上的饥荒问题正变得更为严峻,而不是变得缓和。1996年世界食物峰会的目标的实现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在面对饥荒这一全球性问题时,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见解,而一些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则表现更为积极,并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如为了实现1996年食物峰会的目标,每年将安排40亿美元专门用于解决饥荒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诸如援助等措施也正在得到实施[1]。但另一种解决饥荒问题的呼声却更高,那就是通过贸易自由化来降低发生饥荒地区的食物消费支出。持这种观点的人坚持认为,贸易自由化可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收入,通过进口获得更为便宜的食物,从而减轻甚至解决饥荒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国内的饥荒问题远没有世界上如非洲等地区严重。但从营养状况来看,根据FAO的数据,中国2002―2004年仍有12%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而同期,印度是20%,巴西是7%,大部分发达国家则低于2.5%,可见,中国虽然已经不存在食物方面的生存危机,但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国内学者尤其是农业经济学界的人士在研究农产品贸易时,多从比较优势出发,利用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指标来测算我国相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是利用CMS等模型来测算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变化,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等相应措施。

那么,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否真的是医治世界饥荒的良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是否利大于弊?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能否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是否就有充足的理由实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农产品贸易又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农产品贸易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依照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本文探讨了农产品贸易的定位,为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为农产品贸易的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前提。

二、农产品贸易定位的前提――农业的特殊地位

从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来看,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减轻世界的饥荒程度。这其实是由农业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当进口农产品使得当地农业几乎崩溃后,大量农民就成为失去购买力的群体。

1.农业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产业。自从人类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期,农业就成了生活之不可缺少的产业。农产品为人类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必需的养分,并成为人类健康的基础。当粮食作物的产量不足以维持人类健康生活时,饥荒就产生了。因此,全球农业的发展程度,尤其是粮食作物的产量,必须能足以维持全人类的生活,这是消除世界饥荒的最根本前提。

2.农业在维护国家中处于战略地位。在如今经济、贸易全球化,世界和平的年代里,提出这种观点是有点刺耳,但是,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反面证明这一点。假如一个国家,无论其整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如何,但假定这个国家的农业很弱,或者说粮食自给率相当低,国内居民的生活基本上依赖进口来维持,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各位读者是否认为这样的国家还很安全?这样的国家,必须依赖于外部的粮食供给。如果其粮食来源于少数几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生存就依赖于这少数几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的细胞――居民的生存依赖于少数国家的供给。如果其粮食来源较广,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很安全,只要其中一些来源渠道堵塞,这个国家就会面临饥荒问题。因此,对外粮食依赖严重的国家,将不仅会失去贸易,国家整体都会受到威胁。何况,饥荒通常还会引起战乱。对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三、农产品贸易的定位――粮食安全先行

根据前面的分析,一个国家合理的农产品贸易应该是根据本国的生产和消费来决定的。

1.确定本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国家是以不同的粮食作为主食的。各国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证本国主粮的生产,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更为现实的做法是,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粮食自给率作为对粮食安全的预警。粮食自给率的确定可以依据世界局势、自身资源禀赋、国家大小等来进行,世界局势稳定、自身农业资源不足、国家较小就可以将粮食自给率定得稍低一点,否则应定得高一点。粮食自给率具体的合理值还有待进一步从实证层面作考察。

2.依据本国资源,生产除主要粮食品种外的农产品。在保证本国主要消费粮食品种的生产之后,就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其他的农产品。如果这个国家的优势就在于其自己的主要食物品种,那么这个国家的农业将以生产其主要食物品种为主。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测定有关农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来看待各种农产品竞争力的变化趋势,结合世界农产品需求变化走势及本国的潜在优势来制定农产品生产、农业发展计划。

3.适当进口农产品。为了提高本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进口农产品是必要的,可以满足人类的多样性偏好。对于工业用原材料(相关农产品)的进口我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讨,这种农产品的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来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除非是本国的主导工业品的重要原材料,因为这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购买力。此外,由于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农产品产量相对来说并不稳定,通过贸易来调节余缺是必要的。

4.出口国内剩余农产品。将本国的农产品进行出口,一方面,可以增加农业的创汇收入,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也有所裨益。尽管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收益却不高,但考虑到农业的特殊地位,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并通过技术改造,增加农产品的价值,提高农业收益。这方面,可以从发达国家得到诠释,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工业、服务业相当发达,农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提高了农业的效益。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为农产品贸易做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位:农产品贸易首要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先消除饥荒再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农产品贸易的次要目标是要促进农业的发展,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农产品贸易还要为其他产业发展需要的原材料提供一个渠道,为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作出贡献[2]。

四、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定位

自1999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下滑后,政府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出台了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央领导人是很清楚农业的战略地位的。在我国粮食基本能够自给的条件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应该怎么定位?根据第三部分的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定位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农产品贸易状况来具体确定。

我国粮食自给率目前为95%左右,在量上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即使完全按照加入WTO的条件来实施农产品市场开放政策,有关专家的预测显示粮食自给率会降低到88%,这并不构成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是营养不良问题。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需从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出发,增加相关农产品的进口。

从农业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农业技术远比发达国家要低。在生产成本方面,我国仅在劳动力成本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农产品贸易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农产品贸易重点应该在于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加速农业知识的积累,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农产品贸易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贸易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有利。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某些年份发生较大波动,但总体上是处于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工业等其他产业比农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对相关原材料(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使我国许多农产品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由于农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于2004年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这意味着农产品贸易对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约翰・马德莱.贸易与粮食安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6-30.

[2] Eugenio Diaz-Bonilla, Sherman Robinson, Marcelle Thomas and Yukitsugu Yanoma, ″The WTO, agriculture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Asia Pacific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 working papers, 2003(10), apsem.anu.edu.au

上一篇: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类型分析 下一篇:农户投资非农户化过程中资金对技术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