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辅助器具与无障碍环境系列讲座(二)

时间:2022-06-06 04:57:04

残疾人\辅助器具与无障碍环境系列讲座(二)

为什么要构建无障碍环境

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共场所中的绝大部分人造环境是为健全人建立的,因此融入社会就存在一定的环境障碍。如盲人对环境的光信号和聋人对环境的声信号无能为力,以至影响了残疾人和环境的交流、融合,致使他们在健全人的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更谈不上机会均等和共享文明。为此要创造一切条件来构建无障碍环境,才能发挥残疾人的潜能,并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参与,才能共享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构建无障碍环境是现代文明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前面我们说过,残疾的出现与环境密切相关,残疾人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也与环境有关,如果能从构建无障碍环境的角度来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潜能,不能说每个残疾人都能成为霍金,但他们仍都能发挥一分光一分热,为社会作出贡献。按照现代残疾观,只有构建无障碍环境,才能实现和谐社会。

其次从残疾人角度来看,由于残疾是永久损伤,那么只能靠改变环境来适应其残疾。在“环境的正面作用”里谈过,残疾人的某些损伤,特别是早期损伤,通过医疗康复后能有所改善。而有些损伤,特别是永久损伤是无法改变的。为此,我们不能要求残疾人来适应环境,只能改变环境来适应其自身的残疾。下肢残疾人不能上台阶,听觉障碍者听不清环境的声音,视觉障碍者看不清环境的事物等都是客观事实,只有借助坡道、助听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来人为创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克服自身损伤和环境障碍,达到残疾人实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目的。

第三,从残疾人维权角度来看,享有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应有的权利。联合国2006年第61届联大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第9条款内容就是“无障碍”。这充分说明,残疾人要求无障碍设施是正当的维权,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构建无障碍环境对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首先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如对听觉障碍者,助听器就是增加一个扩大声音的人造环境;对视觉障碍者,助视器就是增加一个放大图像的人造环境;对肢体障碍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使用轮椅、拐杖,安装假肢等可以帮助他们补偿功能、改善状况。

其次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改造物质环境,建立不同程度的无障碍人造环境,使他们能共享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生活质量。如脑瘫儿童通过生活自助具能独立吃饭、喝水;又如健全人有篮球比赛,肢残人乘坐篮球轮椅也可以进行篮球比赛。

第三是提高残疾人的自我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改造为无障碍环境后,许多残疾人和老年人不仅提高了尊严和信心,而且提高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特别是无障碍因特网,使盲人、聋人和重度肢残人得以在虚拟世界里遨游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应该说,无障碍环境不仅使残疾人受益,而且使很多健全人也受益。例如城市过街天桥的坡道,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病人、意外受伤者,甚至手提重物者都受益。又如电视屏幕下方的字幕,不仅听障者受益,而且所有听不清或听不懂的人均受益,特别是外语节目的中文字幕是必要的无障碍信息环境,因此建立无障碍环境是全民的责任。

无障碍环境的由来和发展

国际上对无障碍环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1961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设计标准。1968年和1973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建筑无障碍条例和康复法,提出了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在公共建筑、交通设施及住宅中实施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并规定所有联邦政府投资的项目,必须实施无障碍设计。随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目前日本为残疾人、老年人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比较普及,国家所制定的统一建设法规中就包括无障碍设计。每一幢建筑物竣工时,有专门部门验收其是否符合无障碍设计,包括要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专用停车场、厕所、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和服务。

《香港残疾人通道守则》自1976年至1984年多次修订。香港对规定道路的无障碍要求是比较高的,乘轮椅者在规定的无障碍道路上要实现通行无阻。跨车行道的建筑物、交通信号与标志、地铁无障碍十分完善和发达。有关建筑物也做到无障碍设施齐全。

台湾1980年颁布了“残障福利法”,其中第廿三条规定:各项新建公共设施、建筑物、活动场所及交通工具,应设置便于残障者行动及使用之设备、设施;未符合规定者,不得核发建筑执照。1997年立法院通过“身心障碍者保护法”,其中第二条第六款规定:“交通主管机关:提供身心障碍者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共停车场地优惠事宜、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与生活通讯等相关事宜之规划及办理。”第五十六条规定:“各项新建公共建筑物、活动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应规划设置便于各类身心障碍者行动与使用之设施及设备。未符合规定者,不得核发建筑执照或对外开放使用。”2007年通过的“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还明文规定主管机关要为身心障碍者解决教育和就业服务,并提供无障碍环境、公共信息无障碍、辅助科技设备及服务,以及文体活动和法律协助。

我国于1988年由建设部、民政部和中残联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要求今后修建的城市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必须依照规范执行,对原有的道路、重要公共建筑亦应有步骤地改造。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其中第四十六条〔无障碍设施〕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2001年建设部、民政部和中残联联合批准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无障碍建设。但由于没有约束和缺乏有效的监督,实际与国外差距很大。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无障碍环境的范畴从最初的道路、建筑物等发展到信息交流,从而提出了信息无障碍的概念,意指获得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无障碍,包括信息技术无障碍和网络无障碍。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联合国大会在1997年12月12日通过的第52/82号决议中指出,确定无障碍环境是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机会均等的优先工作。特别是2006年12月13日第61届联大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其中第9条为无障碍,是联合国首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国际公约,将无障碍环境推到了新的国际高度。

无障碍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联合国的《残疾人权利公约》包括50个条款,其中第9条为无障碍,可以说是无障碍环境的国际法规,主要内容有:

⒈为了使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享用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其他设施和服务。这些措施应当包括查明和消除阻碍实现无障碍环境的因素,并除其他外,应当适用于:建筑、道路、交通和其他室内外设施,包括学校、住房、医疗设施和工作场所;信息、通信和其他服务,包括电子服务和应急服务。

⒉缔约国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便拟订和公布无障碍使用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设施与服务的最低标准和导则,并监测其实施情况;确保向公众开放或为公众提供设施和服务的私营实体在各个方面考虑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就残疾人面临的无障碍问题向各有关方面提供培训;在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中提供盲文标志及易读易懂的标志;提供各种形式的现场协助和中介,包括提供向导、朗读员和专业手语译员,以利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的无障碍;促进向残疾人提供其他适当形式的协助和支助,以确保残疾人获得信息;促使残疾人有机会使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系统,包括因特网;促进在早期阶段设计、开发、生产、推行无障碍信息、通信技术和系统,以便能以最低成本使这些技术和系统无障碍。

无障碍环境改造的原则

创建无障碍环境的实质是用辅助器具来改造现有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以充分发挥残疾人或功能障碍者的潜能。因此如何合理地进行环境改造,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根据个人需求确定环境改造

首先要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需要改造的环境有多个时,一定要根据残疾者本人的需求来排列顺序。有人需要的是生活环境的改造,而有人则需要的是居家环境的改造。如果不符合残疾人的需求,将会导致辅助器具的弃用。

2. 根据康复目标合理安排环境改造

不同年龄段残疾人的康复目标是不同的,则需要改造的环境也不同。如0~

3. 根据障碍类型有的放矢改造环境

对于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和言语障碍者来说,要改造交流环境,包括改造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中的交流障碍。而对肢体障碍者要改造的环境很多,需要排序和选择,才能合理使用资源。

4. 综合考虑兼顾各类残疾

环境改造一定要综合考虑,是系统工程。不能因为解决了一个群体的障碍而对其他群体造成不便。例如盲道对盲人来说是必要的无障碍建筑;但对肢残人,特别是大小便失禁怕颠簸的轮椅乘坐者来说却构成了障碍,为此需要协调两种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如建筑物内是轮椅乘坐者的主要移动环境,则大楼内的走廊不主张修建行进盲道,而以墙角和沿墙扶手代替导向;只在房间门口、电梯口、楼梯口等改变环境的地点,可以铺设提示盲道。又如坡道是肢残人的辅助器具,所以没有必要在坡道上修建盲道,因为坡道不是为盲人设计的。但如果在坡道上修建了盲道,却对需要坡道的肢残人、老年人、孕妇和行动不便者均构成了障碍。

无障碍环境改造的步骤

如前所讲,构建无障碍环境是现代文明社会对残疾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残疾人维权的体现。但如何来实施无障碍环境改造,其实质是合理选用适配的辅助器具,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要明确改造环境的辅助器具类型。根据无障碍环境改造的原则,在确定需要改造的环境及其顺序后,就要选取相应的辅助器具类型。这时候要参考国际标准ISO-9999《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而最近出版的《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一书中对其分类和产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功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

其次是进行辅助器具评估。在确定辅助器具类型后,要由各地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辅助器具评估。包括对残疾人基本信息和个人康复意愿的了解,对身体状况、潜能的评估,以及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环境的方案制定。

第三是确定具体的辅助器具。在辅助器具评估后,选择具体的辅助器具时,由于具有同样功能的辅助器具因材质、外观、产地、结构等不同,导致价格差异较大,首先要从市面上现有的辅助器具中选购;其次是在现有辅助器具上改制;对确实没有合适的辅助器具时,才需特殊设计。例如脑瘫儿童需要一台轮椅,尽量选用市面上现有的小轮椅,如果尺寸仍不适合的,可通过坐垫和靠垫来调整等。(待续)

(摄影/陈曦)

上一篇:怀感恩之心 走坚强之路 下一篇:陪你走过花季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