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纲据本,评价朗读

时间:2022-06-06 07:28:58

依纲据本,评价朗读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因为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朗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尤为重要。目前的语文教学大都重视对朗读过程的指导,然而,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却未能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

目前,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有以下几种现象。1.以局部的朗读评价代替整体的朗读评价。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读好书,往往会对学生当时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它对指导学生读好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对于朗读整篇课文来说,这只是局部的评价,它是为学生能朗读整篇课文服务的,不能代替对学生朗读整篇课文的整体评价。2.以书面的评价代替对朗读的实际评价。除去上述评价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以书面考试代替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试卷中,往往会从某篇课文中摘出一句话,然后设计这样的练习:“这句话应用 语气来读,读出 的感情,读的速度应该 。”把本应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变成了机械式的填空练习。

其实,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际朗读来进行,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朗读吟咏是口、耳、眼、心、脑并用,是把“躺着”的文字用声音“立”起来。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逐步感悟出文章语言的内蕴和气势,领会到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教材中,很多文章字字珠玑,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熏陶语感的绝好材料。

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就必须有评价的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评价感情朗读,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评价的标准应依据新课标进行制订。标准不宜过高,让学生够不着,也不宜过低。朗读评价的标准必须体现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整合。现以第三学段为例,制订下列评价的标准,并分成不同的等级。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要做到这样几个结合:1.指导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与整篇课文朗读的评价相结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这是局部的过程性评价。它只能反映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朗读情况。这种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读好课文。对学生整篇课文朗读的评价则是评价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语言的规律、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准确地传达出来。这是过程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所在。所以,在对朗读进行评价时,不可忽视对整篇课文朗读的评价,两者必须互相结合。2.对每篇课文朗读的评价与学期终结时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朗读的复习,适当进行一些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整册课文进行朗读。这时的朗读饱含着朗读者的深刻体验、独特的感受和熟练的技巧、声音魅力,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评价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要求,将朗读的课文制作成题签,然后让学生逐个抽签,逐个登台进行朗读,还可以再让学生自选一篇自己朗读得最好的课文进行朗读。两者结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小组,认真地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与学生评互相结合,做出综合性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具体地指出学生应努力的方向。

总之,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能认真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那么学生读书的兴趣就会更浓,校园里的书声就会更响。

上一篇:浅析财务报告分析 下一篇:项目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