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兴趣

时间:2022-06-06 03:04:21

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兴趣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在家庭中接触音乐有局限,普遍对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应该注重把音乐形象同幼儿的生活,玩耍经验融为一体,让幼儿在唱唱、跳跳、玩玩的游戏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让幼儿多接触音乐。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主动参与活动。同时,将日常生活模仿动作编成一定的节奏练习,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

例如开学初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要求幼儿唱歌、跳舞,而是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跳舞,激发幼儿想唱、跳的兴趣。凡是要教幼儿学唱的歌曲,可以反复练唱,介绍歌曲中的音乐形象,用最美的歌声和琴声去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

当幼儿喜爱音乐游戏时,不要急于教孩子们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而是让他们完整地听音乐,了解游戏内容,引起了幼儿玩的欲望或获得整体感受时,再让他们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乐曲的高低、快慢、强弱及不同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的关系,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

二、发挥幼儿思维优势,引起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幼儿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的限制和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影响,他们难以感受到音乐中所表现的形象性,因此,通过感官的多方位刺激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为幼儿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节奏鲜明的歌曲、乐曲。

三、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

音乐的教学,不仅要让幼儿靠听觉去感知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和表达的内容,而且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自参与,在音乐实践中直接感知,体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需要,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因此,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做到既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将趣味性、情节性贯穿于活动之中。

四、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刚入园,生活和音乐经验极少。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我让幼儿去寻找生活中各种声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让幼儿来模访,使他们明白节奏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节奏是千变万化的。接着,我还将歌曲、舞蹈的节奏用图表表示出来,同时教会他们学习看图表,让幼儿敲击身体的各部位,或者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相同的节奏,例如,在做律动《拍手点头》时,我让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我们除了用手和头来做这个律动外,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或者什么模仿动作来代替先前的动作呢?并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下,要求和别人做的不同,结果有的孩子拍头,有的拍脸,有的梳头、穿衣,还有的孩子拍屁股等。有一幼儿提议用小碗和小勺来敲打,结果,效果也挺好。孩子们通过各种尝试,玩的可开心了,下课的时候,孩子们还嚷着“再来!再来!”

到了中、大班,我的要求逐渐提高,在进行整体教学法教打击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幼儿看指挥分两组、三组、五组来演奏,并配上乐器演奏,幼儿由于有了基础,所以很快的就能掌握一首新曲子的节奏了。

五、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知识,创设有利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音乐氛围,早晨幼儿一入园就能听到优美、轻松的曲子,在这种情况下,和幼儿的交谈也会变得非常的柔和富有情调。当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时,我会播放一些欢快动听的曲子让小朋友欣赏,并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舞蹈,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从不会听音乐、不爱听音乐直到喜欢听音乐,为音乐教学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幼儿园,我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的同时,还和家长配合,请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欣赏音乐的环境和氛围。因为幼儿感知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听―逐渐熟悉―产生兴趣―感知音乐的语言、要素―学会分析、理解―促进更深入的感受―形成对音乐终身热爱的过程。因此,为了加深印象和体验,好的音乐作品需要反复地聆听,目的就是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经常听到音乐的环境,使幼儿熟悉音乐作品,并通过熟悉逐渐产生热爱,从而提高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六、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积极的表现

采用听觉、视觉同步开放的参与形式,让幼儿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教学活动化、游戏化。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在选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水平,尽量选一些能够使幼儿接纳,又适合表现的题材,并根据不同风格的题材进行相应的教学处理。例如,教幼儿欣赏舒曼的《梦幻曲》,由于该乐曲旋律舒缓,优美平静,不适合表演,我于是用配乐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选择了一首动听美好的故事去,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故事。由于故事的内容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很贴近,使幼儿很容易感受到了音乐所要表现的内涵,引起了幼儿共鸣,收到了较好效果。又如,我在教幼儿听乐曲《水族馆》时,该乐曲是很明显的二段体曲子,第一段,柔美、飘逸,第二段节奏明显较快。为了进一步让幼儿理解这个曲子,我画了一张图,边指图边讲故事,一边还合着音乐的顺序,同时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水草,一组扮小鱼。第一段设计成水草跳舞,让幼儿自由表演,第二段设计成小鱼与水草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我刚放第三遍音乐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不需要老师提示,就能区别不同的两段音乐,这节课我运用看、听、说、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幼儿的兴趣很浓。课间的时候,他们还一边哼着曲子一边玩游戏呢!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作欲望,我还根据幼儿已有的水平,为他们设计了整套音乐活动,供幼儿在户外或课间时欣赏。在这些活动中,我注意乐曲不同风格的搭配,让幼儿的感受和表现在这些活动中得以延伸,从而使幼儿的音乐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上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 下一篇:赏识有度 批评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