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客观性的陷阱与未来

时间:2022-06-06 01:18:27

西方新闻客观性的陷阱与未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凯利(James.W.Carey)曾经说,“新闻是民主的别称―――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新闻是民主社会发展的结果,认为“政治民主是(近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新闻媒体代表的是“第四种权力”,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职责,发挥着信息功能与监督功能;新闻从业者是肩负社会责任感的“无冕之王”,犹如站在船桥上的望者,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规避一切浅滩暗礁时刻警醒着。新闻职业对社会民主化所承载的责任,与其坚持的客观性原则有着直接的关系。

理想公民―――“看门狗”―――“宠物狗”

19世纪30年代后,西方新闻传媒业历经产业革命的洗礼,终于走出党派新闻的黑暗岁月,逐步形成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地位、客观色彩、为社会服务的商业化报纸。这种商业化报纸初创了新闻客观性的最初版本―――“以独立、广泛的态度从理想公民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政治事务的姿态”①,这种姿态并不妨碍商业化报纸赚钱的逻辑,相反,它因追求“事实”而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大众。记者们严格按照事实进行如实报道,回避偏见、删减润饰、杜绝个性,加拿大记者丹•麦克阿瑟说,“写出事实让听众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最重要的”。崇尚新闻客观性的商业化报纸卓然独立,用事实说话,真实地记录了自由竞争时代社会的进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客观态度。

到了19世纪末,客观性理念已深深植入新闻从业者和社会大众的心中,“报纸的工作就是不计个人的好恶去收集事实,并使它们为大家所用,以便人们能够形成自己的意见。”此时此刻,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已经发展至鼎盛时期,新闻界几乎一致认为,新闻媒体对政府行使权利的监督是保证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由是,新闻从业者自称其为公众利益的“看门狗”(WatchDog)。客观性作为一种职业观念被新闻人所认可。

20世纪以来,主流媒体更加注重对政治丑闻、腐败现象的揭露;对灾难事件、战争袭击的追逐。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发展成为一套规范化的写作报道标准和观念集合体。按照基本成熟的写作报道标准,如将事实与观点分开、避免煽情主义、使用可靠信息源的评论等等,新闻媒体的观点渐渐淡化至无,甚至表现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冷漠。遵循客观性原则的写作标准,媒体报道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市场自由主义成为全球经济体制的主导性力量,在市场机制中的新闻传媒以服务于社会、牟取商业利益为经营目标―――千方百计提供符合受众口味和喜好的新闻产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受众的公民角色被淡化,而作为消费者的意识被抬升,与之相应的是,新闻媒体以提供“信息自助餐”(给受众提供他们需要的各类不同的观点和信息,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个体的选择)②的形式来履行新闻客观性的责任。“信息自助餐”的模式,使媒体在维护社会民主化过程中似乎渐行渐远,在商业利益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中,19世纪中后期所追求的客观性原则似乎被严重削弱,它仿佛漂浮在空中的彩色泡泡,近在眼前,伸手可触;倏忽之间,却灰飞烟灭。用美国学者哈瑞克•史密斯的话来说,“看门狗”已经退化为“宠物狗”。

再现事实―――平衡报道

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实现方式,起于再现事实,继而是平衡报道。变换之间,体现着新闻价值追求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商业化报纸本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助产士,商业主义在新闻传媒领域的运用,并不会伤害客观性原则的本义;重要的是媒体的高度集中,超大型传媒集团的出现,构成了客观性原则的陷阱,形成了民主的对抗性力量。

在自由主义的历史传统中,客观如实地反映事实,甚至以超然事外的观察者身份进行报道,是新闻客观性存在的基础。从内容上来说,客观性指新闻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从形式上来说,客观性指新闻报道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记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③再现事实是19世纪新闻客观性追求的核心。

但是,新闻的客观性并非是对现实的镜面式再现,“把客观报道规定为科学的、精确的、非人性的、不带个人意见的描写,恰好是违反理性的”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法西斯打响的宣传战几乎颠覆了用现实主义的模式再现世界的可能。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施拉姆等人认为,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原则是:“单纯的记事;意见必须与新闻分开。”新闻的客观性体现在运用平衡的手段,反映各方的观点和意见。新闻报道的具体做法是:“以一种公正、超然以及不含成见的态度来报道新闻;反对在新闻中夹叙夹议,不能参与个人见解,只要把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况、原因交代清楚就行了”。⑤

商业化运作―――集团操控―――资本的“代言人”

新闻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并不会危及新闻的客观性。1904年,美国现代新闻业的奠基人普利策(J.Pulitzer)提出:“商业主义在报业经营中具有合法的地位,但它仅限于经理部。如果商业主义侵犯了编辑权,它便成为必然的堕落与危险。一旦发行人仅仅注意商业利益,那将是报纸道德力量的结束。”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普利策铜像的台座上,还刻着普利策的另一条格言:“我们的国家与报业休戚相关,升沉与共。报业必须具有能力,大公无私,训练有素,深知公理并有维护公理的勇气,才能保障社会道德。否则,民选政府徒具虚名,而且是一种赝品。报业的谩骂、煽动、虚伪、专横,将使国家与报业一同堕落。塑造国家前途之权,就掌握在未来新闻记者的手中。”普利策的报业经营是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他的高尚之处在于,能够秉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努力在报道领域承担社会责任,为公众利益服务。

危险在于,媒体的高度集中化势必影响真正的竞争和价值的多元。全球化时代,资本势力对市场化媒体的控制,使媒体成为某些经济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媒体以“消费者至上”作为行动指南,受众在其眼中仅仅是“消费者”而已,他们的社会公众角色已然褪去。市场越是成熟,媒体受到资本力量的影响越大。1996年加拿大的3个头号报业集团(霍林格公司、汤姆逊集团、萨斯姆集团)控制了全国报纸72%的发行量;20世纪90年代后期,6家超大型媒介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贝塔斯曼和通用电气)控制了全美最有影响的新闻、评论和提供日常娱乐的媒体机构。⑥财团及广告主掌握着媒体生存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利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几乎成为一种理想化的图景。

少数新闻垄断集团凭借经济实力收买、兼并众多的中、小传播机构,在一个地区或市场中竞争对手越来越少,同属于一个媒介集团的新闻媒体难以对新观点和多元信息保持开放,更难以反映丰富多元的社会价值和需要。垄断集团迫使其从属的新闻媒体在新闻选择过程中,把垄断集团的商业利益置于新闻道德之上,媒体并购势必“加剧新闻质量的恶化,将新闻变成公司商业野心的奴仆,并威胁到作为民主基石的公共信息的独立与多元的未来。”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市场的高度垄断影响了新闻舆论的自由化,妨碍了新闻来源的多样化,新闻自由成为寡头手中掌握的筹码,媒体成为资本力量的“代言人”,公众的新闻自由成为泡影。一旦新闻自由遭到破坏,媒体自然无法履行反映社会真相的责任,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掉进了现实的陷阱。

新闻客观性―――新闻职业精神

记者是客观报道者,有别于冷酷的旁观者,这是成熟的、专业化的新闻职业对他的要求。

新闻职业强调报道立场的中立性,主张记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和感彩,客观平衡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记者不追随利益集团或政党组织的价值判断,而是完全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判断来选择新闻、报道事件。

新闻职业强调报道事实的真相。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实的原貌,达到对事实真相与真理的认识。不仅仅是部分真相,而且要报道事实的全部真相;有时候只报道部分真相,反而成了对事实的曲解或篡改。

新闻职业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运载渠道,服务于“公众的利益、便利与必需”。从服务对象来看,新闻工作的目标是全体公众,而不仅限于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因此,要求媒体独立于政党与商业集团之外,不受任何权力的制约与控制。

新闻职业强调以新闻自由为精髓,推崇新闻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新闻传播的自由是社会民主的重要保障,是公民知情权和发表权实现的主要渠道,专业的新闻从业者捍卫新闻自由精神为公众提供尽可能翔实、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新闻职业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原院长威廉•哈森认为:“在一个小心谨慎报道和解释重要负责新闻故事的记者,和一个在电视新闻杂志秀中采访摇滚歌星或娱乐红人、收入不菲的电视名人之间,存在着现实的差异。一个是公众的仆人,另外一个只是做秀的艺人。”⑧新闻职业要求把公众的利益作为其追求目标,在新闻实践中自觉担当社会道义和服务公众的责任。

新闻客观性―――经济上自给、政治上独立

追求新闻客观性的艰辛历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小说《艰难时世》,这部小说是狄更斯创作最盛期唯一一部直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中尖锐的社会矛盾―――劳资矛盾的作品。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国会议员兼教育家形象―――托马斯•葛雷,葛雷以“事实哲学”作为人生指导,他只讲事实、只相信事实:“现在,我需要的是,事实……唯有事实才是生活中所需要的,根除一切无中生有的东西。只有依靠事实,才能形成理性动物所拥有的思维见解:别的任何东西对此无所帮助……坚持事实吧,先生!”究其根底,他的事实不过是金钱的别名,钱是他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不仅以此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而且以此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子女。结果是女儿因婚姻不幸,精神差点崩溃;儿子则成了小偷。在这些“事实”的教育下,葛雷认识到“事实哲学”的错误,终于抛弃了“事实”―――功利主义―――的论调。

葛雷以事实为行动指南本身是没有错的,错误的是这“事实”本身早就变了味,如果依然沿着这一方向走下去,必然遭到“事实”的惩罚。

新闻客观性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一味任由商业主义的肆意扩张、大型媒体的急剧膨胀,在利润动机驱动下的新闻传媒,也将走向客观性的反面。

普利策曾经对他的朋友、最高法院大法官摩根•K•斯坦利(Morg an K.Stanley)说:“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也挂着这样一张横幅:“《世界报》没有朋友”。⑨普利策的这一主张,恐怕与当今很多商业性媒体的做法南辕北辙,但是他的追求对于新闻客观性的存续确实有着启示性的意义。新闻媒体只有实现了经济上自给、政治上独立,才有望坚持客观性的传统,构建客观性原则发展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在职博士后。本文系北京语言大学科研项目“现代西方高级日报编辑经营特色研究”研究成果05QN04)

注释:

①②(加)哈克特、赵月枝著,沈荟、周雨译:《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第3页、第149~150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单波:《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现代传播》1999年第1期

⑤吴飞:《西方新闻报道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现代传播》1999年第2期

⑥⑦⑨(美)本•H•贝戈蒂克安著,吴靖译:《媒体垄断》(第六版)第4~6页、前言第7页、第86~8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⑧(美)威廉•哈森:《变革时代的美国新闻业》,载《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3期

上一篇:希望·方法·快乐 下一篇:新媒体人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