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思维标准的完善探讨研究

时间:2022-06-05 10:34:17

幼儿教师思维标准的完善探讨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着重从思维方面通过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分析思维在人成长发展的作用,完善幼儿师范生评价标准,来试图使现有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和精确,从而从思维的角度对完善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幼儿师范生 评价标准 思维 思维品质

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 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区域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探索与思考_以武汉市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编制为例》等在评价标准差别化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有益的思考。

但是这些标准体系虽然注意到从艺体技能到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园环境等专业素养的提高,最终目的是想为幼儿成长发展提供尽可能全面人性的规范性思路上,但是没能明确的提出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而是把这一要求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中,使这一反映人根本发展成长特征的要求没能体现出它应有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幼儿师范学生的评价标准就决定着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育的质量,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师范教育大多是由中等师范教育转化而来的,幼儿教育在我国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很薄弱,还处在发展研究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作为幼儿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幼儿师范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全面发展,也要体现在幼儿教育上,能具备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使幼儿具备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这就是说,思维过程是利用已知的知识为媒介,不依靠实际物体来进行。同时,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知识只是思维的材料,思维是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的结果就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掌握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科都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自身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也都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在知识性的学科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积累知识上而疏忽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学科的角度看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知识性学科,或只有专门的思维课程,都是不够的。所有真正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可以经由训练和培养而得到提高,因而所有的教学计划必须重新构建,从而使得思维能够渗透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的全部生活中,渗透到包括语文、数学、历史、科学和艺术等在内的所有学科中。

我们幼儿教育就是儿童思维发展与提高的教育,这个教育就在提高思维的品质。但是不能通过专门的思维课程,如果完全将技能训练的外部效果作为信奉的依据,这种方法就容易把人类的思维训练降低到动物训练的水平。虽然没有什么知识能把握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但思维可以面对一切的不确定性,思维的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集合!知识是无穷尽的,但是只要有“观察--简化--推理--判断”的“活”的思维习惯才能帮助人相对正确的简化现实的世界,超越表相,把握脉络,在理论上做出创新,在实践中高瞻远瞩;也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让人在实际生活中把那些简化了的东西还原回去,把握好细节,把握好不确定性,使得具体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得以调和,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一个人很难对复杂的世界提出更加有效、一致的简化标准,提出好的理论。。

与学习知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断进行积累相比,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更为重要。学习知识本身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应对海量现代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和教材的结构,要先做到跟得上节拍和进度;然后根据知识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分出轻重缓急来,先把基本架构搞清楚并掌握好,然后再逐次去掌握具体的枝节。其中那些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必须要牢牢地掌握住,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思维掌握运用知识的流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因此评价一个幼师生,思维的健康和思维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但是却胜任工作,而有些学业所谓的优良的工作效果却不好的原因。

正常思维过程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持续性。思维内容付诸实践则产生一定效果,并能接受现实检验自行矫正错误。此外,进行思维的人都有相应的内省体验,知道自己思维活动属于自身,为自己所控制。

如果思维过程和内容发和异常时,上述正常思维特征常有改变,称为思维障碍,是精神病人的一组重要症状。由于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所以检查思维有无障碍主要通过和病人的谈话来发现,有时也要收集病人的书面材料,并听取病人对其行为的解释。

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师范生标准方面要把良好思维作为一个优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标准,而所谓良好思维就是要有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思维与知识的关系无疑是非常紧密的。没有大脑正常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而不同时代人们的思维活动又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知识层面上的,所以,尽管思维和知识是两个相交的圆,但是绝对脱离知识的思维训练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思维训练的层次提高,难度加大,对被训练者的知识修养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你不可能让一个丝毫不懂系统论的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系统思维,也不可能对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进行深入的专业思维训练。这就像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仅凭道听途说是永远无法真正想象出大海的波澜壮阔。同样的道理,没有现代知识背景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养成现代的思维方式。在思维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专门用来学习知识的,不过这种知识学习是服务于思维能力发展需要的,是为思维的层次进化打基础的,我们称这类知识为智慧型知识,它包括科学、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有时候为了活跃思维、更新观念,还必须学习一些最新、最前沿性的知识,这时候,新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经验化、职业化到专业化,有着鲜明的、独特的职业特征和成长规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较弱,而个体兴趣、需求差异却很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力正处于萌芽发展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时适宜、针对性开展、实施教育。如,顺应不同幼儿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隐形施教的能力;尊重幼儿不同的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与家长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合作共育的能力;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观察与教育的能力等。这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的一些特殊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

幼师生文化水平普遍差强人意,导致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做得比说的好,说得比写好”,基本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幼师生女性居多,思想较保守、思维单一,要有意识在不同的方面提出:“有问题意识,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 “能认真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成见、陈规等消极因素”,“有强烈的反思倾向,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敢于质疑和提出改进意见” 等。这些思维训练能有效弥补幼师生文化知识的不足,对幼儿成长依然能起到良好作用。

从总体上说,目前的学科考试与思维教学是不兼容的。学科考试的理论依据是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教育中的知识本性之假设,这种考试的理论假设是,知识完全可以被定义为一组可以任意组合的信息的集合体。因此,相互之间毫不相关的一个个问题的集合,而不是涉及知识的综合和扩展的问题解决或推理活动的样本,构成了学科考试。这种考试还假设,知识和能力可以脱离它们运用其中的背景而被孤零零地抽取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认为,用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就可以测量出学生完整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原因所在。

应该说,评价机制是制约思维教学原则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如果考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做法中,思维能力没有成为考试要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对象,则难以发挥考试对思维和教学的指导作用,而思维如果不能够真正直接影响和进入考试大纲,则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重视,最终没有人强调思维,思维成为潜意识知识或者幽灵知识。如果考试迎合思维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深度改革,重在测量和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提高程度,则势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都将提出有力挑战,冲击占据学校大部分教学活动的学科教学。

以往的三好学生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很好发展.当今社会赋予了"三好学生"全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 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 "好孩子"的具体标准是"勤俭+孝敬"; "好学生"的标准是"合格+特长"; "好公民"的标准是"公德+责任". 目标是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基础教育,确立“知识、能力;这是一个较为进步的评价体现,但是还不能体现人的发展性。

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有以下特征:其一,在评价方向上,它不仅仅注重评价对象现实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发展,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它根据被评者的工作表现,确定个人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从而促进被评个人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其二,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评价结果不与奖惩直接挂钩,这样能使被评价者做到襟怀坦白,没有顾忌,积极参与评价;其三,由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其四,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它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进缺点,实现发展目标。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举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与外国学生问自己的画作画得“好不好”相比,中国孩子更多地在问“画得像不像”,其实,不少幼儿园及家长已在启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上觉醒,在幼师专业标准中提出这一要求,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和思维引导和训练相关条款有如下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五)幼儿发展知识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专业能力(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十二)激励与评价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十四)反思与发展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幼儿师范学生评价标准一般都从外部因素着手,用规章制度的形式表达出来,没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没能从内在反映幼儿教育规律的实质,没能完全体现出素质教育精髓,需要探讨。本文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更容易避免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陷阱,让学生摆脱知识教学以及应试教育的误区,更全面更深刻的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本文着重从思维方面完善试图完善幼儿师范生评价标准,对完善幼儿师范生发展性评价标准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对以后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为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出应有的指导作用,为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虽然这是理论上的判断和推理,还需要实践来继续检验和完善,在实践中还未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已经给我们开启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新领域。

知识时代,未来人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头脑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对于幼儿师范生的评价标准要强调这些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幼儿师范生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幼儿师范生发展性评价标准,这也是培养探究合作自主发展的幼儿师范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熊梅.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标准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孔庆国.大学生成才评价标准的确立依据和结构模式论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蒋建洲.中小学生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

杨敏丽、张瑛.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钦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浅谈酒精性肝病 下一篇:全科医生思维方式与诊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