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莫忘“中等生”

时间:2022-06-05 07:26:11

教育教学莫忘“中等生”

【摘 要】在“赏识教育”已绽放绚丽之花的今天,优等生成了教师青睐的对象,后进生成了教育的主角,而大面积的中等生却成为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他们犹如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很少沐浴爱的阳光。

【关键词】中等生;了解;关爱

“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与差生耐心地谈心时,我真嫉妒他们!有时我甚至想,如果可以我也想去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也就会找我去聊聊天,那时我一定会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学生写的名为《假如我是一个差生》中的一个段落。

诚然,每到年头岁末时,对优等生,班主任扬扬洒洒一串优点,对差等生,班主任零零总总一堆不足,而对于中等生,优点不突出,缺点又不明显,反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现在传统教育把学生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所谓差等生也就是目前人们所讲的后进生、学困生。其表现一种为学习成绩差,与其他学生差距极大,一种表现为思想表现及行为习惯差,常违反纪律、思想消极等。优生则相反。处于两极位置的优生和差生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前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所倚重的力量;后者则直接的影响到班级的“治安”状况。尽管说处于这两极的学生居于少数,但他们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前途,故大部分教师、班主任都把他们当作主要工作来抓。而两者之间的学生即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要力量,占班级的绝大部分。

担任班主任多年,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数班主任是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把工作重点放在尖子生和差生身上,而为数众多的中等生就这样进入了许多老师意识的盲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中等生占班级多数,因为左右不讨好,常受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冷落。同时又不被那些“差生”接纳,他们一般有两个转变趋势:一是通过良好教育的指导,往优等生靠拢;一是自我放纵受不良影响,滑向后进生。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清楚地了解中等生,关注他们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班主任要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征

“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等生”在心理上的优缺点,容易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距离,这种心理容易导致自卑、害怕,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班主任要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1.给予同等的关注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在关注“两头”学生的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预先安排好关注的“中等生”名单,每天按计划上名单,有重点地关注几位同学。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中等生人数众多,所以他们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

2.赏识优点,培养自信

很多中等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行。因此帮助中等生树立信心,是改变他们的关键。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老师应给予中等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创造机会,让他们成功的表现自己、不断的“闪”出“光”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表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

3.创造机会,培养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在于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参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心与心的交流将会有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爱与爱的交融将会让孩子更加可爱,希望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我相信,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定会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自信而茁壮地成长。让我们把关注的眼神,灿烂的微笑,亲切地问候,由衷的赞美一齐投向那个“不该被忽视的群体”,让那里也成为阳光地带!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工作实用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杨同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指导.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黄强等.职业培训心理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7

[4]谭保斌.班主任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武正林等.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

上一篇:优化英语写作 提升课堂教学 下一篇:论建筑结构的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