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一课:春天的故事

时间:2022-06-05 05:57:24

初中数学第一课:春天的故事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生准备一堂高质量高起点的数学课,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 第一课 春天 兴趣 高质量 数学思维 思维活动

初中,是学生成长道路的一块跳板。升入初中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长欲,一方面对初中教师怀有陌生感、敬畏感和欺待感,另一方面对初中数学又一无所知,数学作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的学科,直接影响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准备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起始课,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兴趣。现将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交流如下:

一、开好头,亮好相——忽如一夜春风来

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还刚开始形成,他们对事物好坏的判断往往有片面性、随意性和迁移性。当他们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你所教的学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基至会影响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师生第一次见面,教师要有充沛的情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无限热爱。教师要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以自身的才识让学生放心,让学生充满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设计好“开场白”,做到语言流畅,具有主动性和感召力。

二、介绍数学学科知识——碧桃醉在春风里

初一新生虽然已学了六年的数学课,但他们的数学的认识和应用仍然很肤浅,在第一课上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相关知识作一简介很有必要。

1、拓宽认识,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简介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后,提出数学具有预测、模拟、益智功能。英国思想家培根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马克思也曾说过,一切科学只有当它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与数学关系更密切;快捷高效的方案设计、生产经营的利润最大化、天气预报、航海航天、证券交易……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数学无处不在。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中充满数学”活动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从生活、从社会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推理意识、整体意识、量化意识、数学化意识等数学意识已经成为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的具备都有待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坚实的后盾。这样,学好数学的雄心壮志必能在学生心灵扎根萌芽。

2、数学是启迪思维的科学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种工具,它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数学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三个游戏中感受数学:

(1)观察与猜想。观察数列1、3、6、10,……请问下一个数字,再下一个数字分别是什么?(15,21)

(2)刀砍西瓜,思维训练。给你一个西瓜,请砍三刀,你可以把它砍成几块?(结论是开放的,可以是4、6、7、8块)

(3)剪纸圈,误与悟。把一张长方形纸条反贴成圈,沿中心线剪开,问有几个圈?(生:2个)教师操作后,是一个圈(生诧异),再把这个圈沿中心线剪开,问有几个圈?(生犹豫,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教师操作是2个圈,。学生在误中有所悟,感受平面与空间的差异,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的数学思维。

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发明,自少由他重,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数学课程标准》也大力提倡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一种敢于探索新知的勇气。

3、美妙神奇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是“深奥、枯燥、繁琐”的,起始课要为数学“正名”。数学美,美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美只可用心灵去体验。比如圆,朴实无华,却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在同一平面内,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都等于圆的半径),反过来,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周上;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都分别相交于一点;立方体无论从正面、侧面、上面投影得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明年春色倍还人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将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它要求教师把学习方法指导融入到整个教学之中。起始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简要说几点:如预习先行,学会自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刻苦勤奋,重视基础;勤作笔记,及时回顾;试卷品味,纠错反思。

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可以借机向学生渗透几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与适当的图形结合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去认识、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以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直观理解,并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集合思想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例如,某个班的全体学生,可以看成一个集合;某个书架上的所有书籍,可以当成一个集合。有时用集合的思想来处理数学问题表现得更直观、更简洁、更深刻。

3、替换思想

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就体现了数学中的替换思想。这一思想是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是实现由算术思维方式向代数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产生质的飞跃——即从具体数字到抽象符号的飞跃。

4、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另一个较易解决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为加深和拓展数学基本思想的教育,我们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是从数学特征的内容出发,充分体现“观察——思考——猜想——证明(或反驳)”这一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理解过程。把方法教育提升到理性高度,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必要的数学情愫。

四、“约法三章”,郑重承诺——春山一路鸟欢啼

在数学第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约定几点要求,可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显示出教师治学的严谨。约定与承诺的内容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来确定,以下三点内容供参考:

1、严谨认真。教师给学生承诺,无论有什么事,都要以教学为重,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搞好教学每个环节,与同学们一道认真研究数学、学习数学。

2、民主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部活动。通过“四敢”——敢想、敢说、敢问、敢笑,“四大”——大胆、大方、大声、大度来体现教学民主,积极制造“空气清新剂”,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思路、优美解法溢于言表,对教师的失误与不当可以随时提出,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3、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根本不存在永久的差生,差是差在以往的知识上,只要努力弥补,就可以完全跟上全班步伐。

“红梅香至春来早”,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向学生交了底,以心换心,这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激励作用。高质量的起始课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领学生沐着春风踏上快乐的数学学习之旅,对学生的数学学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选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2~23 .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21~22 .

【3】唐瑞芬主编,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62~63 .

【4】张奠宇.创造教育思考原问题[J].教育参考,2001(1):5~6 .

【5】孙琪斌、黄红云.基于互动的课堂调查与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 2008(10):20~21.

【6】马钊.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原则[J].中学数学教育,2008(6):7~8 .

上一篇:寻找班级中的正能量 下一篇:点燃艺术火花,架设成功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