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2-06-05 05:05:04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121-01

【关键词】膝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锻炼

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内最主要的稳定装置,断裂后可引起明显的前后向和旋转不稳,影响关节功能,继发软骨、半月板损伤,加速关节退变,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因此,韧带一旦断裂就应修复重建。我院2008年7月~2009年12月对3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经积极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16~54岁,平均33.2岁;单侧34例,双侧2例;其中9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MRI均提示交叉韧带断裂,均在连硬或腰麻下行关节镜手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术前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一是患者处于青壮年时期,病情突发,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且对预后心存顾虑,表现为焦虑、烦躁心理。护士应评估患者心态,介绍膝关节镜手术的方法、优点.让其观看既往关节镜手术时拍摄的图片和录像资料,了解关节镜手术的基本过程,使其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二是盲目乐观,认为关节镜手术损伤小,术后患肢功能即可恢复正常,对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功能锻炼缺乏心理准备。对此类患者,应说明该手术早期效果并不显著,需要一个锻炼康复过程。

2.2预防感染 该手术在关节内进行,术前重视和预防感染很重要。术前一天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术前晚修剪趾甲、沐浴,术前30 min备皮,术前30 min内备皮时所致的微小伤口为新鲜伤口,细菌存留少,可降低术后感染率。更换清洁手术衣裤。

2.3功能康复示范 术前让患者了解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计划。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终未伸膝运动等演示,为术后锻炼打下基础。手术最好在患膝活动度达到健侧水平时进行,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3 .术后护理

3.1患肢 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肢用可调式支具固定于接近伸直位,保持膝屈曲15~20°。使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韧带与骨接合口的愈合。同时抬高患肢15~30°,外展10~20°,呈中立位,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3.2观察感觉、血运,预防并发症虽然关节镜手术造成血管损伤的情况较少见,但仍需密切观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色泽、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及毛细血管充盈度1。关节积血一般发生在术后5~6h内,表现为膝后部搏动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关节明显肿胀,手术操作孔渗血较多。遇此种情况需立即汇报医生处理。本组下肢肌力、感觉及血运均良好,未出现血管损伤。

3.3 支具护理 术后膝关节需常规佩戴可调式活动支具3个月。一般要求下床活动和睡眠时支具调整到伸膝0°位,目的是避免在此状态下跌倒或关节突然大幅度屈曲,造成重建的韧带松弛。由于支具佩戴时间长,行动不方便,向患者说明佩戴支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正确的佩戴方法。术后7d佩戴支具下床进行短距离行走,患肢部分负重。只有掌握正解的佩戴支具康复锻炼的方法,才能进行院内、院外主动、被动锻炼,从而达到预期目的2。

4. 康复锻炼

严格掌握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按个体化、循环渐进的原则分段进行:①术后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行股四头肌等张收缩。方法:仰卧位,膝关节静止不动,足跟用力下蹬,足背屈,嘱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以手掌感觉到髌骨上下滑动为效,反复运动,每2h一次,每次5~10min;②术后第1天开始直腿抬高练习。方法:平卧,足尖朝上,伸膝关节并收缩股四头肌后抬高患肢,足跟距床面20cm,持续5~6s,放下肢体,放松肌肉;③术后第三天开始终末伸膝锻炼。方法:患膝垫一枕头,保持屈膝约30°,然后使足跟抬离床面到患膝伸直,保持5~10s,放下肢体,放松肌肉;④被动练习,主要通过CPM进行。方法:术后3~5 d开始,2次/d,30 min/次。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放在CPM机支架上并予固定,调节活动范围至患者能忍受屈膝的最大限度为宜,多在3O~90°。对能完全承受运动强度者,次日可以增加10°,逐次增加,直至120°。速度也逐渐增加。注意角度、时间、速度设定准确;⑤负重练习 。2周内避免负重,第3周后可部分负重,第4周弃拐完全负重。

参考文献:

1 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6-90.

2 陈百成,高石军,王晓峰,等.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前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3):129.

作者单位: 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上一篇:传染病报告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