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护理

时间:2022-07-26 11:46:40

小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113-01

一、小儿腹泻的定义

小儿腹泻总称腹泻病,是指小儿每日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的增多,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可伴有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一) 什么是脱水?

根据重量计算,人体内水分约占60%。正常人通过饮用水分补充体液,通过出汗、流泪。排尿丢失体液,以保持体液的平衡。当体液水平正常时,人体内血流速度稳定,并且有足够的多余水分形成眼泪、唾液、尿液和粪便。当体液不足,也就是“脱水‘时,病人会出现哭时无泪、口腔干燥、砂纸样舌面。尿色深黄,而且一天总尿量也会减少。严重者,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变化、休克甚至死亡。

脱水是个渐进的过程。医学上,根据体重的丢失量粗略估计脱水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下表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程度的特点。

1、导致脱水的原因

导致儿童出现脱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急性胃肠炎和液体摄入过少。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体液丢失是胃肠炎导致脱水的原因,同时也是引发脱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导致脱水的另一常见原因是液体摄入过少,例如:口咽疼痛引起的吞咽困难。有时,配方奶粉与水混合的比例不当・奶粉中所加水量过少,也可引起婴儿出现脱水。

2、如何预防脱水?

脱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只要了解可能引起脱水的原因,就可以尽早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预防。上面已提到引起脱水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胃肠炎和水摄入量不足。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呕吐、腹泻及拒绝饮食的情况,就应想到很可能发展成脱水。及时少量多次地补充口服液体,就可以预防脱水的发生。

3临床资料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 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 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二、服用ORS溶液,向家长说明和示范配制方法和服用方法,根据病情指导服用量。一般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补足累计损失量,脱水纠正后将余量以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的患儿予以静脉补液。

三、静脉输液护理:保证药液用量准确;注意各种注射液的配伍禁忌;经常检查注射部位有无药液外漏、肿胀、静脉炎及包扎过紧等,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以免污染;掌握输液的速度,一般按每毫升16滴计算,并每隔15~30分钟观察一次输入速度是否合适,对伴有营养不良或肺炎的患儿速度宜慢;在输液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有无皮肤潮红、皮疹、寒战、恶心、呼吸困难、青紫或体温突然升高等药物及输液反应。

四、治疗机理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腹泻的机制有:肠腔内存在大量不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等。治疗上常以静泳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微生态疗法,使用肠粘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思密达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它具有层纹状结构、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性因子的防御功能[4].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且经肠道不吸收,减轻了其毒副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云南白药有去腐生肌的作用。

五、如何护理

1、加强心理护理,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是患儿及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

因小儿腹泻来得快,病情急,患儿精神差、烦躁、哭闹不安。家长们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且因家长们缺乏医学知识,对灌肠疗法比较陌生,不知所措,担心灌肠的效果,担心患儿不舒适、疼痛,担心治疗过程中配合不好会导致灌肠失败而增加患儿的痛苦等。在灌肠前,护士应轻声细语安抚患儿,消除患儿恐惧心理,运用沟通技巧,耐心细致的向患儿家长介绍灌肠的方法、目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教会他们配合的方法,做好灌肠前准备工作,同时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的各种疑问,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解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按时完成治疗。灌肠后,正确向患家属讲解捏臀及抬高臀部的方法、保持时间及注意事项,与患者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操作护理,正确、轻柔的操作,是完成治疗的基础。

灌肠液温度适宜,不要过凉,以防加重腹泻;选择粗细适宜的导管,太细容易使导管脱出,太粗使患儿不舒适;掌握好深度及压力,使灌肠一次成功,减轻患儿的痛苦,并让患儿家属尽量配合使灌肠液在肠内保持的时间在15~30分钟,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灌肠过程中患儿出现便意,嘱家属将患儿臀部抬高,并捏紧臀部,同时降低压力。灌肠时保持室温在20~16摄氏度左右,不要过多暴露患儿,以防着凉。操作时,用石腊油导管,让家长们尽量配合,摆好患儿姿势,易于导管插入,并防止导管脱出,注意边操作边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

参考文献:

[1]《儿科诊疗精粹》余孝良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

[2] 《秋季腹泻的饮食疗法及护理》吴艳平,向凤香 南华大 学学报(医学版),2001,29(3):323.

[3] 《小儿泄泻的辨证护理探讨》 朱 秀 实用新医学, 2006,7(10):970.

[4] 《针灸配合松弛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孙爱 群.范 宜文齐鲁护理杂志2002(08)

[5] 《药物敷脐治疗小儿腹泻48例》李杰.刘秀芳 中医药杂 志2002

[6] 《中药粉填脐加灸治疗小儿腹泻450例》刘诸成中医药 杂志 1993(02)

作者单位:563300贵州省绥阳县蒲场镇卫生医院

上一篇:论护士的职业素质需求 下一篇: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